孔令信觀點:從張清吉的志業,看文化的涵容並蓄

2018-10-09 07:00

? 人氣

猶記1974年進入大學時,學長姊召集的讀書會,第一本討論的書就是雅斯培(Karl Jaspers)的《智慧之路》,在當時接受的正規西方哲學課程訓練中,「存在主義」被視為非主流之際,雅斯培就成了一個重要的橋梁,讓當時似懂非懂的我們打開更大的「西方哲學大門」,日後讀起海德格、沙特等作品時,多多少少不會覺得困難而能「反覆咀嚼」有些許心得。當然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房龍的《人類的故事》、芥川的《羅生門》、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一本一本地成為進入世界思潮、文學與最新學術趨勢的敲門磚。對於當時缺乏原文書可做直接閱讀的我們來說,新潮文庫等於是幫大家開啟並介紹了文史哲及社會、心理、科學等領域知名人物與知名理論或學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新潮的書,從封面設計一直到內容編排是精心製作的,最明顯的就是封面的作者照片,讓你拿在手上好像就和尼采、卡夫卡、卡繆、海明威、芥川龍之介……等人直接對話。張清吉說過,「為了充實內容,從那時開始了每年三、四次(後來每年至少一、二次)到日本神田舊書街或東京各大書店的『操練』。」可以說,新潮就是「台灣版的岩波文庫」,然而加上編者的用心搭配了導讀與作者的年譜。特別是導讀這部分,曹永洋透露,《新潮文庫》五百多本的多數導讀都是張清吉親自撰寫。他曾跟張清吉去過一趟日本,發現他同一本外文書要買十幾個版本,全部讀完後再自己下筆寫導讀。

志文出版社的《新潮文庫》創辦人張清吉近期辭世,其引介的圖書被譽為五年級青春時代思想變詰的原鄉故土。圖為志文出版社。(Outlookxp @Wikipedia)
志文出版社的《新潮文庫》創辦人張清吉近期辭世,其引介的圖書被譽為五年級青春時代思想變詰的原鄉故土。圖為志文出版社。(Outlookxp @Wikipedia)

用心翻譯與用心出版,獲得的結果就是讀者熱烈回應,張清吉表示,「也有的讀者會為了一本書的小瑕疵寫信給我指正,有的也會推薦出版某一位作家的作品,鞭策我們把它介紹給更多的讀者。這時我才知道我在東京街頭、大街小巷為找一本絕版書,像瘋子一樣踏破鐵鞋所流的汗水並沒有白費。」

文化部長鄭麗君在談新潮文庫對她的影響時,就提到是從高中時期開始從「新潮文庫」閲讀哲學與文學,接觸西方思潮,也影響了自己日後從工學院轉讀哲學系。鄭部長所受到的啟蒙與影響,開啟她面向世界的視野。她推崇張清吉,「不只啟蒙了一整代台灣人的知識心靈,也為台灣打開一扇面向世界的窗。」這是對的。不過,她並沒有看到來台北謀生的張清吉踩三輪車。空車等生意時,便拿起小說看個不停,客人要坐車時,便把小說往座位底下一塞,開始幹活兒。送走客人後,再拿出來繼續看。從1949年有多少來自內地各省與台灣本地的青年都在這種氛圍下奮勉求學,幾乎是一無所有,更沒有權力或黨派的支持,就是擁有一股腦地要追求自由的熱誠。鄭部長可曾注意到這種單純真誠,不受黨派影響只追求真理與自由的態度與精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

孔令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