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巨頭齊聚台灣,AI股價還能衝一波?半導體已經漲多,這類股票仍被低估

2024-05-27 12:36

? 人氣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去年於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發表主題演講 。(資料照,顏麟宇攝)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去年於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發表主題演講 。(資料照,顏麟宇攝)

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將於下週登場,包括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超微(AMD)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等全球科技巨頭史無前例齊聚台灣,帶動投資人對於AI相關股票表現的期待,法人同樣認為後市可期,但除了已經漲多的半導體類股,還有一些遺珠仍遭低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第一金投信統計過去10年,在每年的Computex展覽前後,科技主題連發, 5月至7月份台股、電子股單月的上漲機率都在70%~80%,而且單月平均變動率為0.5%至4.5%間,顯示在科技主題加持下,展後行情更有空間。

Nvidia最新一季營收創下260億美元紀錄,AI快速發展,資料中心、遊戲業務為重要動能,帶動股價飆漲突破1000美元。第一金台灣核心戰略建設基金經理人張正中分析,Nvidia的營收動能、GPU需求及相關基礎建設都反映在台廠供應鏈,包括半導體晶圓廠、記憶體、IC載板、穩定電力供應、組裝及散熱等,提供這些關鍵技術的廠商,為全球AI發展重要角色,也是台股絕佳的投資機會。

盤點近期影響台股的重要議題,除了最受矚目的Computex 2024將在6月3日舉行,接著還有6月10日登場的蘋果WWDC開發者大會,預期釋出AI全新應用與正向展望,有望增添電子族群投資動能。

張正中提醒,台股仍可偏多看待,但需留意漲多短線拉回風險,面臨行情高檔波動區,最好挑選趨勢投資與政策題材擁有較為強勁資金與需求支撐,投資人也要有居高思危的風險意識,採取拉回伺機佈局或長線定期定額策略較佳。

資料來源:第一金投信
 

「AI已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投資人不可錯過的趨勢財。」中租投顧總經理蘇皓毅表示,臉書母公司Meta Platforms上個月推出新一代AI人工智慧模型「Llama 3」,力抗ChatGPT及Google旗下的Gemini。同時,已有多方消息指出,蘋果於6月召開的年度WWDC開發者大會將聚焦AI人工智慧技術。隨著AI軍備賽開打,預期相關資本支出也將急速擴大,投資機構Bernstein最新報告預測,未來5年微軟、亞馬遜、谷歌、Meta、蘋果等五大科技巨擘的合計資本支出有望突破1兆美元,而且大部分是投入AI晶片及資料中心。

蘇皓毅指出,投資AI這類趨勢題材,往往要承受較高的市場波動,若是重押單一個股,心臟要夠大,因此建議投資人,透過持股分散的主動式基金參與行情。

半導體股已經出現溢價

富達國際則指出,半導體及相關硬體公司等被市場視為AI時代贏家的企業,股價已經出現溢價,從風險報酬角度,溢價可能降低投資吸引力。市場預期大規模投資於AI基建設備的進程不會減慢,並認為生成式AI雖具長期發展潛力,但同時存在風險。

富達全球科技基金經理Hyun Ho Sohn認為,放眼科技七巨頭之外的公司,IT顧問、數據中心及雲端計算企業等,仍是被忽略的AI時代長期受惠者,支付服務及相關網路是電子商務及全通路零售發展的重要部分,具規模及科技優勢的企業有望把握這些長期成長契機。訂閱制影片播放平台及音樂串流平台變現能力雖未完全反映,但產業領導者仍處於有利位置,有望受惠於產業進一步整合。

Hyun Ho Sohn表示,儘管人工智慧運算成本大幅降低,但對於多數產業仍然偏高。以訓練大型語言模型為例,需要配備高端設備數據中心,過程將消耗大量電力,所需成本可能會成為生成式AI發展的瓶頸。鑑於資本支出的周期性,若生成式AI應用發展受阻,AI相關基建設備的需求也將受創。

值得留意的是,不少人工智慧受惠者仍遭市場忽略,投資人應關注當中不需依靠AI應用迅速普及,並能將生成式AI作為獲利長期成長動能的企業。

舉例而言,雲端計算無論AI應用發展進度如何,都將受惠於客戶持續升級需求,業務發展可望持續增長;無論哪種人工智慧晶片表現出色,或哪類半導體客戶較具優勢,半導體晶圓代工企業也有望受惠AI發展。同時,AI顧問公司也將透過協助各產業採用AI而獲利。

展望今年接下來的月份,富達預期人工智慧主題投資範疇將持續擴展,因為產業鏈中尚未被發掘的機會眾多。雲端計算發展重新加速,將為相關硬體設備及軟體帶來順風;半導體、IT服務和通訊設備等產業評價也變得吸引。隨著投入支出增加,而且大型企業應用生成式AI速度低於預期,部分人工智慧企業存在營運風險。

「對於嚴守紀律的投資人而言,科技產業不乏具吸引力的投資機會,關鍵在於慎選獲利成長前景穩健,而且評價合理者。」富達強調,儘管科技業結構性成長前景未變,由下而上慎選投資標的仍然至關重要,隨著市場風潮進行投資的風險偏高,並可能付出過高溢價,即使是精明的投資人也難準確預測未來,因此降低投資風險與獲取回報同等重要。在被忽視的中小型企業中,發掘可持續獲利的企業,可大幅降低投資風險。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彥呈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