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股市才是最重要的,蠢貨!」美股已預示拜登今年能否成功連任

2024-05-27 12:03

? 人氣

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左)和共和黨候選人川普(右)。(美聯社)

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左)和共和黨候選人川普(右)。(美聯社)

美國股市是預測執政黨能否贏得總統大選的最佳指標之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了解這一點很重要,因為現如今許多人還在依賴電子預測市場獲取可靠的預測,但這些市場給出的信號卻魚龍混雜。最近這類市場的很多粉絲們也對這種混亂的信號感到失望。比如,上周早些時候對幾個最知名的預測市場所做的調查顯示,拜登(Joe Biden)連任總統的概率從38%到76%不等,具體取決於你的關注點。這個區間太大了,很難讓人看重其中任何一個預測。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那麼,其他經濟、金融和信心指標又如何呢?為了找出答案,我分析了美國股市,以實際GDP衡量的經濟狀況,美國經濟評議會(Conference Board)的消費者信心指數,還有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消費者信心調查。針對每個指標,我重點關注的都是其截至選舉日當天的年內變動情況。其中,只有美股與執政黨獲勝概率明顯相關(信賴水準高達95%,這也是統計學家常用來評判一種模式是否真實的標準)。

從歷史上美股與大選結果的關聯性以及道瓊指數今年迄今為止僅有5.6%的漲幅來看,拜登贏得連任的概率為58.8%。如果從現在起到選舉日美股進一步上行,拜登贏得連任的概率也會上升。如果股市下跌,概率就會下降。

即便電子預測市場沒有給出如此混雜的資訊,也很難證明它們的預測記錄比美股更可靠。因為在沒有大量樣本的情況下,一種模式很難滿足傳統的統計學意義的標準。例如,始於1988年的愛荷華電子市場(IEM)是歷史最悠久的這類工具之一,但預測記錄也只涵蓋了九次總統選舉。

1992年大選期間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身邊頗有影響力的戰略家詹姆斯·卡維爾(James Carville)說過一句名言:「經濟才是最重要的,蠢貨。」他是想提醒柯林頓的競選團隊,經濟好壞才是執政黨能否留在白宮的決定性因素,別的都不值一提。也許我們應該把這句話改成:「股市才是最重要的,蠢貨。」

責任編輯:李岱青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