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剖析生育難題:中產階級不生,光鼓勵窮人多生孩子,可以嗎?

2024-05-23 14:20

? 人氣

因此,試圖鼓勵中產階級女性生育更多孩子可能不會成功。她們的生育計劃通常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並且受到教育和職業發展等因素的影響,按照上大學、工作和結婚的規劃來安排生育,不太會因為財務上的激勵而改變生育決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換句話說,目前大多數生育政策不只是試圖恢復過去的生育模式,還想達成更難的目標,即說服女性生育比她們原先計劃的更多孩子。然而,國家提供的經濟補助對女性來說並不足以構成足夠的誘因。

美國2020年生育率大幅下滑4個百分點,創下該國近50年來的單年最大降幅。「千禧世代」和「Z世代」極為低迷的生子意願,是其中的核心問題。(AP)
美國2020年生育率大幅下滑4個百分點,創下該國近50年來的單年最大降幅。「千禧世代」和「Z世代」極為低迷的生子意願,是其中的核心問題。(AP)

提高生育率的最佳機會落在勞動階級

對國家當局而言,提高生育率的最佳機會落在年輕的勞動階級女性身上。一些政府現在開始明確地針對這一族群。例如,中國浙江省為新婚夫婦提供100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376元)的獎勵,但前提是新娘年齡要在25歲以下。俄羅斯計劃推出政策,只要女性在25歲前生育孩子即可免繳所得稅。匈牙利也向30歲前生第一胎的母親提供類似福利。

儘管小家庭已成為全球趨勢,但早年開始生育的女性往往有較高機率孕育更多子女,這是奧爾班(Viktor Orban)、普京(Vladimir Putin)和習近平將重心放在這個族群的原因。

然而,勞工階層女性的生育意願更容易受到經濟狀況的影響。例如,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美國和歐洲貧窮婦女的生育率急劇下降。受過大學教育的女性更傾向於堅持自己的生涯規劃,雖然她們通常會晚些生育,但這是因為她們希望在育兒之前積累足夠的資源,以應對聘請保姆或托兒所的成本,這也意味著她們相對不太依賴政府提供的補助或福利。

中國政府鬆綁一胎化政策,生育率卻不見起色,夫妻直呼養不起。(AP)
中國政府鬆綁一胎化政策,生育率卻不見起色,夫妻直呼養不起。(AP)

貧困女性更有可能因為經濟困難而考慮墮胎,因此現金補助對她們來說非常重要。今年1月,在美國貧困程度較高的密西根州弗林特(Flint),一群醫生經營的非營利組織Rx Kids推出了美國首個無條件現金補助計劃,對每位母親提供7500美元(約新台幣24萬元)的生育補助,從懷孕到孩子滿1歲期間分期發放。對於收入低於1萬美元(約新台幣32萬元)的母親來說,這筆補助相當於年收入的75%。

Rx Kids表示,該計劃的主要目標是減輕兒童貧困,但當地官員也希望通過此舉提高該市的出生率。在一次補助對象的聚會上,當被問及7500美元是否足以鼓勵她們再生一個孩子時,年輕的媽媽們都笑了。美國低收入家庭在嬰兒出生後的第一年支出至少為2萬美元(約新台幣65萬元)。

促進年輕貧困人口的生育率應三思

除了匈牙利和俄羅斯等國之外,其他國家的政府是否會開始針對年輕、貧困的女性提供生育誘因?貧困家庭負擔孩子的成本更重,因此多數政府可能會考慮提供更多生育補助來幫助這些家庭。另外,政治上的考量也可能對決策產生影響,很少有政府因為提高福利而失去選票。

然而,政府應考慮到兩個關鍵問題:首先,能否培養新生兒成為國家所需的專業人才?提供像非營利組織Rx Kids計畫所提供的生育補助,主要希望在於提高兒童的生活品質,包括改善低收入家庭兒童的早期教育表現,以及增進他們獲得醫療保健的機會,還不足以將他們培育成專業人才。

美國未受過大學教育的父母所生育的第二代僅有8%有望獲得學士學位。與大學畢業人士對公共財政的貢獻相比,高中畢業學歷人才的貢獻還不到十分之一。因此,實施針對勞工階級婦女的生育政策,其經濟利益恐怕會低於其成本。

另一個考慮因素是道德問題。女性越晚生育,她的預期終身收入越高。例如,如果一位美國女性在中年時才生育第一個孩子,她的終身收入將比在22歲時生孩子的預期收入高出一倍以上。此外,女性若在15至19歲即懷孕生子,更有可能出現健康問題,第一個孩子有較高機率在中學輟學,並且成長過程缺少雙親的陪伴。

中國少子化、三胎、人口管制、計劃生育、兒童。(美聯社)
中國致力於解決少子化,浙江省為新婚夫婦提供100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376元)的獎勵,但前提是新娘年齡要在25歲以下。(美聯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