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美國QE蓋棺但難論定

2015-05-31 07:50

? 人氣

QE之父柏南克。(取自維基百科)

QE之父柏南克。(取自維基百科)

前美國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上周來台訪問,有意思的不僅是到底柏南克是拿多少天價費用,也不僅是每張高達2萬元的門票及50萬元的餐會費,而是咱們官員對美國QE(量化寬鬆)的「恨意未消」。顯然美國的QE雖已蓋棺,但功過似未論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美國開始燒起,最後席捲全球的2008年金融海嘯,應該是近代經濟史中,與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一樣可「留名青史」(雖然仍有點不如)的全球性經濟事件。在海嘯中,直接肩負挽救危機的2個人:一個是財政部長鮑爾森,一個就是柏南克。他們都都是祭出「非常規」的政策力挽危機,這些非常規的政策當然引發不少爭議。

回頭看金融海嘯發生的2008年時的全球情況,根據FED前主席葛林斯潘在2009年2月的一場演講中的說法,全球股市由2007年10月的高點下滑到9月中雷曼破產前,已蒸發16兆美元;雷曼破產10周內,全球股市跌幅超過50%,損失了35兆美元。此外,全球資產價格下滑導致的家庭財富縮水,僅美國就損失4兆美元,加上法人企業,全球資本市場損失應超過40兆美元。

當時,美國前5大投資銀行都搖搖欲墜,貝爾斯登已被收購(財政部強迫摩根大通吞下)、雷曼宣布破產,美林、高盛、大摩,甚至連全球保險巨擘AIG都出現流動性枯竭,根據形容「每天現金奪門而出」,連AIG都準備宣布破產。

最後是鮑爾森(也包括柏南克)丟下一個1730億美元的超級救生圈給AIG,避免了其倒閉;有政府資金在內、出了問題的房地美、房利美,鮑爾林強迫兩房董事交出權柄─官員的說法是,會給兩房兩條路走:「第一條路,你們合作;第二條路,我們還是會來硬的」宣布接管時,鮑爾森對兩房董事說:「我們有立場在非自願的情況下執行計劃,有必要時我們會這樣作。」

鮑爾森也把所有「大到不能倒」的9家大型銀行找來,全部塞了「大紅包」給他們─即由美國政府投資這些銀行、充實這些銀行的資本。有人形容,某個角度而言,在當下時刻,鮑爾森把所有大型銀行都「國有化」了。對鮑爾森受到那些「大到不能倒」銀行的挾持,不敢放手讓其倒閉,甚至動用納稅人的錢去挽救,是鮑爾森被批評最烈之處。

鮑爾森的所作所為,與FED雖然無直接關係,但其實也都有FED的默許或參與。但提出非常規的貨幣政策、對市場祭出QE,則完全是由柏南克負責。傳統的貨幣政策手段就是降息、寬鬆資金,但海嘯時期顯然這己完全不足以因應危機。

柏南克在2012年時,曾在華盛頓大學針對海嘯期的FED政策發表一個系列演講,其中可清楚看到其政策思維與脈絡。柏南克說,2008年12月時,傳統貨幣政策顯然已走到盡頭,FED已無法再降息,但經濟又顯然需要額外的支撐,FED因此祭出大規模購買資產的操作。這就是外界稱為QE的政策。

FED的QE,依照柏南克的定義是有2次,2009年3月開始的QE1,及2010年11月開始的QE2,2次QE規模大概是2兆美元。不過,對外界而言,QE不僅止於這2次,包括扭轉操作等也被視為QE的一環,因此市場有些認為有QE3,有些則認為有到QE4。

QE效果如何?事後回顧,鮑爾森挽救「大到不能倒」的銀行,及柏南克的非常規貨幣政策,確實避免了美國(及全球)經濟步入大蕭條,因為以當時金融市場及工業生產指出下滑的曲線與大蕭條時代比較,可以發現前面非常類似的「自由落體」,但這次在觸頂後的15個月左右就止穩,大蕭條時代則持續下滑數年之久。

柏南克是經濟學者出身,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被視為研究宏觀經濟、大蕭條的專家。回頭檢討大蕭條時代FED的政策,柏南克認為FED未積極以貨幣政策防止通縮與經濟崩潰,在維持經濟穩定方面是失敗的;FED也未善盡「最後放款人」之責任,坐視許多銀行倒閉,造成信貸與貨幣供給萎縮,因此在維持金融穩定方面也是失敗。

而在海嘯中,柏南克與鮑爾森的各項政策,明顯就可看出記取了大蕭條的教訓─即使外界(包括國內外)異議多,他們還是「就這樣幹了」。

至於包括央行總裁彭淮南、財政部長張盛和等所說的QE影響全球金融穩定等云云的話,雖然可以理解,但說起來意思不大了。一來,雖然FED被視為全球「央行中的央行」,其權力因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等角色而凌駕其它國家之上。但畢竟FED就是美國的央行,百分之百是以美國利益為考量。QE祭出,新興國家官員抱怨不已時,FED官員冷冷的回答說,FED是美國的央行,其它國家的問題要自己解決。這應該是標準答案。

二來是美國如經濟與金融市場掉入深淵甚至大蕭條,全球經濟幾乎可斷言穩死無疑。這也是柏南克這次來台時,特別強調「美國占全球經濟產值四分之一,美國經濟好,全球也會跟著好。」雖然聽了未必舒服,但,也是事實。

當然,從歷史眼光看,柏南克最大的貢獻(但也可能成為最大的傷害),是他祭出的QE,在現在與未來都成為全球央行「武器庫」中的常備武器。過去不存在於教科書的QE就此驗明正身、登上檯面,柏南克被稱為「QE之父」算是當之無愧。現在歐洲與日本都在大搞QE,中國經濟如再下滑,也傳出人行可能會祭出「中國式的QE」。

不過,QE的負作用,包括金融波動加大、貧富差距拉大(因為富人容易從寬鬆政策中得利)、潛藏但至今未現的通膨幽靈等,是否能得到控制、解決仍在未知之數。如果未來QE被濫用導致負效益放大,「QE之父」的貢獻就可能變成傷害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