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傳媒5月14日投書中,提及國內醫師薪資資訊長期不透明,僅以部分的資訊初步推估,大多數醫院醫師收入高達每月1、200萬元是常見的,引發議論,更有多位醫師提出意見。台灣基進台北黨部主委、醫師吳欣岱表示,當過醫生就知道不是事實了,現在醫學中心主治醫師月入不到十萬或只有十萬出頭的時有所聞。醫師蘇一峰也批,跟投書的作者對賭,「小弟我公布薪水條,如果沒有你講的數字,要不要刊登道歉啟事。」
針對醫師月收入高達每月1、200萬元的爭議,蘇一峰在臉書表示,說醫師光吃健保的每月收入常見1、200萬,診所醫師每個月光一個門診就可以賺6萬,真的是唬爛到沒有極限,邀請風傳媒投書作者跟自己對賭,「小弟我公布薪水條,如果沒有你講的數字,要不要刊登道歉啟事。」隨後蘇一峰更秀出自己的年終獎金表示,笑死,年終獎金才36380(含稅),笑著笑著就哭了。媒體說富到流油的醫師年終獎金才3萬多。
蘇一峰也強調,台灣的醫師總共7萬人左右,如果真的每個醫師平均每個月100萬,全國總共是8400億,去年全台健保總額也才8400億,藥品,檢查,醫材通通不用錢,其他醫療人員都不拿薪水嗎?健保才8400億,多智障才覺得醫師健保拿8400億?
醫師杜承哲發文認為,這篇就是在釣醫師出來說真實的薪水。住院醫師階段,整體範圍還是在6萬到10萬出頭之間;主治醫師階段,標準差放得很大,在醫院工作者範圍小很多,從10萬到約30萬的保障薪資相對常見。後者是「比較能創造業績」的科別,也就是能做侵入性檢查治療,或是手術的科別。所以在5大皆空的環境裡,願意當勞工用時間換錢,還是能增加一些收入,但時薪算起來是否划算?就要看各科別以及健保對該手術所訂的點值價格。
杜承哲指出但是到診所,有些人認為沒有放大到醫院醫師的2到3倍,出來就不見得划算;但站在診所經營者的角度,能把人挖角出來,只要能超越醫院薪資五萬以上,就有機會雇用你了。所以開業後的成長,是每個月只超過醫院幾萬,還是超過好幾倍,就看類型和經營能力了。如果成為經營者之後,隨著規模變大,個人年收入已經無法用醫院醫師的薪資級距來比擬,因為他們已經是老闆,而不是領薪水啦。
「這不用當過醫生就知道不是事實了好嗎?」吳欣岱發文表示,現在要看房子,代銷看到你是醫生都會很坦白的說「這間你買不起」,過去20年說在訓練中的住院醫師薪水低一點熬過去,等到30幾歲當主治醫師經濟就可以比較寬裕了,現在醫學中心主治醫師月入不到10萬或只有10萬出頭的時有所聞。吳欣岱更秀出學長傳來的薪資單指出,數年前台大年輕主治醫師月薪實拿8萬171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