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美中貿易戰:拜登川普的關稅壁壘有何不同?「100%關稅」真能扶持美國電動車嗎?

2024-05-15 19:22

? 人氣

比亞迪汽車的生產線。(AP)

比亞迪汽車的生產線。(AP)

「川普總統可能認為他對中國很強硬,但他的作法只是為美國農民、製造商與消費者帶來更多痛苦。」

2019年,拜登競選造勢演說

「拜登終於聽我的話了,他晚了我四年。」

2024年,川普談拜登對中國加徵關稅的計畫

時隔4年,拜登與川普11月將再次狹路相逢,爭奪白宮大位。兩人從價值理念到具體政策可說南轅北轍,唯有「對北京強硬」算是有志一同。曾任美國全國商會(U.S. Chamber of Commerce)執行副總裁的薄邁倫(Myron Brilliant)就對《華爾街日報》說的直白:「沒人希望在中國問題上顯得軟弱。」即便拜登4年前競選總統時曾經大肆批評川普「對中貿易戰」的不當,但當他自己選上總統後這場貿易大戰卻沒有熄火跡象,川普對中國產品徵收的任何關稅也都沒有取消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拜登14日正式宣佈將美中貿易戰全面升級,包括電動車、鋼鐵鋁材、半導體、太陽能電池、起重機、關鍵礦物、醫療健康設備的關稅都大幅調升。《紐約時報》說,這兩位總統參選人都喜歡抨擊中國「作弊」,對抗北京的套路也如出一轍;《華爾街日報》則說,拜登與川普對中國的強硬態度與貿易壁壘,顯然已經是當前美國貿易政策的核心與兩黨共識—自由貿易的信念早就沒人理了。

站在反對升級關稅戰爭的商界立場,當曾任美國全國商會(U.S. Chamber of Commerce)副總裁的薄邁倫抱怨「拜登不該在關稅問題上超越川普」,不過這也引出一個重要的問題:拜登跟川普的對中貿易戰有什麼不一樣?對於拜登剛宣布的關稅壁壘,美國的媒體與專家又怎麼看?

華爾街日報:拜登有「綠色產業夢」

《華爾街日報》在14日的社論中指出,作為一個經常不遵守全球規則的對手,中國確實對美國的貿易政策構成挑戰,針對中國偷竊智慧財產權等作法實施針對性的貿易政策有其道理。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名列拜登關稅清單的大多數商品並非國防所需、也不構成安全風險,拜登的關稅壁壘主要是為了減輕氣候政策所造成的經濟和政治損害。或者換個更形象的說法,拜登的關稅政策是為了實現他的「綠色產業夢」。

以電動車來說,習近平利用補貼等作法將中國變成世界領先的電動車生產大國,但電動車的產能過盛造成國內市場大打價格戰,歐美國家更擔憂中國會將低價電動車傾銷國外。當前美國對電動車的需求出現疲軟,這導致美國的製造商縮減生產規模,如果此時對中國的低價電動車門戶大開,已經被迫裁員、甚至每造一輛電動車就虧10萬美元(福特2024年第一季的數字)的美國電動車產業恐怕不妙。

不過《華爾街日報》也在社論中強調,拜登的關稅肯定會擾亂企業供應鏈,提高美國消費者和企業的成本,這其實也是當初經濟學家與商界對川普貿易戰的批評。《華爾街日報》指出,拜登政府不太可能改變中國的政策,還會招來北京對美國商品的報復。畢竟去年北京去年對石墨(電動車電池的關鍵原料)實施出口管制,就是是為了報復《通膨削減法案》排除中國的稅收抵免條款。如果拜登與川普對中國的關稅競相加碼,「這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會有好結果,美國公司的競爭力也會下降」。

紐約時報:拜登想振興新興高科技產業

《紐約時報》指出,拜登的貿易戰在許多方面都與川普不同。像是川普想讓原本外包給中國的大量工作回流美國,拜登則是尋求增加新興高科技產業的就業機會,其中包括電動汽車等清潔能源領域,而川普對培養這些行業興趣不大。與川普相比,拜登也動用了更多的政策槓桿、針對與中國的貿易施加了更多限制,比方說限制對北京出售美國技術、對試圖與中國產品有競爭關係的美國製造商提供聯邦補貼、更與國際盟友聯合抵制中國產品。

拜登上台之初確實考慮過取消大部分對中關稅,緩解物價快速上漲帶來的痛苦,但他與幕僚討論的最後結果卻是「不取消」。如今拜登政府不但保有川普時代的關稅項目,包括潔淨能源、電動車、起重機還持續加碼,半導體和晶片製造材料對中國的出口也被嚴加管制,中國的連網汽車是否構成國安風險,美國商務部現在也正在加緊評估。不過《紐時》也直言,拜登在搖擺州的選票壓力很大,這些對中強硬的作法都是在設法克服選民對經濟的焦慮。

《紐時》分析,拜登不只是跟進川普的關稅政策,他更將對中貿易的新限制與戰略投資結合起來,利用希望能在少數目標行業刺激生產。其中又以電動車最能體現拜登與川普在貿易政策上的分歧,因為川普宣稱加速採用電動車將導致美國就業機會的「毀滅」;拜登則積極扶持電動車產業,除了簽署多項推動美國電動車生產和消費的法律,為建設充電站等基礎建設提供資金,更企圖以電動車相關的潔淨能源產業應對氣候變化,在未來幾十年取得主導全球先進製造業的地位。拜登積極對抗中國電動車的「入侵」,正是因為他想利用關稅政策來保護美國的工業投資。

金融時報:「100%關稅」幫不了美國電動車

雖然自由派的《紐時》與立場較為保守的《華爾街日報》,都對拜登擘劃美國製造業未來抱持肯定態度,但是在大西洋對面的《金融時報》看來,拜登與川普的關稅政策只是半斤八兩,因為都會導致美中貿易的緊張局勢升級。《金融時報》也認為,拜登政府想藉關稅壁壘保護美國的關鍵產業,但也直言:拜登就是想討好「搖擺州」(尤其是賓州西部與密西根州等過去的工業心臟地帶)的藍領選民。除了關稅之外,拜登也反對日本製鐵收購匹茲堡的美國鋼鐵、支援美國汽車工人罷工。

不過《金融時報》指出,拜登的「100%關稅」恐怕對中國的電動車影響不大。因為中國生產的電動汽車只有16%出口到海外,美國甚至沒能擠進中國汽車出口的十大目的地。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只佔美國進口電動車(包括油電混合動力)的2%。美國進口的大部分電動車的是來自歐洲國家和墨西哥。因此將進口關稅提高到100%,只能說是一種「預防式措施」,而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對美國市場的興趣似乎不大,主要還是瞄準東南亞與歐洲市場。

如果說「100%關稅」傷不到中國電動車,那可以幫到美國電動車嗎?《金融時報》引用分析師說法,認為在缺少競爭的情況下,美國市場的電動車可能會變得更貴,製造商變得更沒有競爭力。私募股權基金Mobility Impact Partners的納塔拉詹表示,關稅反而會減緩電動車在美國的普及速度,美國電動車在國際市場將更缺乏競爭力,中國電動車將憑藉價格和技術獲勝。花旗分析師指出,美國電動車目前仍「嚴重依賴」中國電池;Lux Research首席電池分析師赫雷拉表示,對電動車電池的材料和組件加徵關稅,讓美國電動車的成本勢必上漲。

針對美國對中國電動車的「100%關稅」,歐洲領導人還在考慮是否跟進,不過瑞典總理克里斯特森(Ulf Kristersson)與德國總理蕭爾茨(Olaf Scholz)都認為歐洲與美國的情況不同,克里斯特森甚至表態「瓦解全球貿易是個愚蠢的想法」。雖然BMW的總裁齊普策批評美國的做法「過於短視」,強調「歐洲市場並沒有被中國的廉價汽車淹沒」,不過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的韋伯斯特(Joseph Webster)表示,拜登政府新公布的對中關稅可能「迫使歐洲做出選擇」,布魯塞爾恐怕也只能二選一: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或者接受中國產品的傾銷。

喜歡這篇文章嗎?

國際中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