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新法案恐無助大學示威潮,美國言論自由再遭威脅

2024-05-18 05:50

? 人氣

2024年4月22日,數百名支持巴勒斯坦的學生與抗議者在耶魯大學校園示威。(美聯社)

2024年4月22日,數百名支持巴勒斯坦的學生與抗議者在耶魯大學校園示威。(美聯社)

前段時間,美國高校內的學生因抗議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呼籲學校停止與他們認為支持戰爭的公司保持商業關系,要求拜登政府立即在加沙地區實現停火,從而爆發了示威行動。多所高校采取警方進駐、遠程教學、出入管制、閉校等舉措,不少示威學生都受到學校的退學、停學令。美媒評價稱,美國教育界迎來了近幾十年來最大的危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股反戰浪潮迅速蔓延到了全國。為了平息社會輿論,美國聯邦眾議院快速通過了「反猶主義意識法」(Antisemitism Awareness Act),並以壓倒性的320票對91票通過。法案將要求教育部制定更廣泛的反猶定義來執行聯邦反歧視法。

按照法案的規定,什麼是「反猶」行為,將由「國際大屠殺紀念聯盟」(IHRA)2016年制定的標准來定義。IHRA認為,「反猶主義是一種對猶太人的特定看法,可能會以帶有仇恨的方式宣泄在猶太人身上,包括針對猶太人個人、財產、社群和宗教機構施以反猶太言辭和行為」。然而,定義中所舉的範例將批評以色列政府也列為反猶,引發爭議。

一些民主黨人對該聯盟的反猶太主義定義,及其所列出的一些當代反猶太主義勢力提出異議。本身就是猶太人的民主黨眾議員潔卡珀絲(Sara Jacobs)就投下了反對票,她認為,反猶太複國主義並非本質上的反猶主義,眾院通過的這項措施將扼殺言論自由權利。

法案規定,不得對猶太人本身或猶太人作為集體權力做出虛假、非人性、妖魔化或陳規定型的指控——例如,特別但不限於關於世界猶太人陰謀或猶太人控制媒體、經濟、政府或其他社會的神話機構。

這一條款更是此地無銀三百兩。過去常常說猶太人控制了政府、經濟和媒體,這是基於猶太資本的經濟地位,但這樣的說法通常還是被視為陰謀論。然而,「反猶主義意識法」一旦通過,就等同於昭告全世界,「猶太人的控制力」是真實存在的。猶太人的確控制了美國的諸多領域,否則就不會通過這種法案,話都不讓你說。

這不禁讓人們擔憂,法案一旦生效,是否會構成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保護的言論自由權利的侵犯。猶太裔的民主黨眾議員納德勒(Jerry Nadler)就對法案提出異議,認為該法案將有力地支持一個反猶太主義定義,並且可能降低憲法保障的言論自由。畢竟,憲法保障的自由表達權利長期以來被視為民主社會的基石,任何對其潛在的限制都會引起公眾的強烈反應。

美國一直自詡為民主與自由的燈塔,是一個崇尚言論自由的國家,然而這次卻通過法律的形式來限制人們的言論自由憲法權利。除此之外,美眾議院在今年3月份通過了TikTok法案。TikTok方面認為該法案等同於禁令,這意味著美國政府企圖剝奪1.7億美國人的憲法言論自由的權利。有分析人士認為,眾議院此舉將讓數百萬家企業蒙受損失,並摧毀無數創業者的生計。

美國的言論自由大多都是為政治利益服務的,美國政府常為了維護霸權地位從而操控國際輿論。早在新冠疫情時期,美國打著「言論自由」的旗幟攻擊抹黑中國,一些美國政客大肆炒作「中國病毒」「武漢病毒」等言論。尤其是川普執政時期,他的首席戰略顧問史蒂夫·班農(Steve Bannon)與流亡商人郭文貴聯合請來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前研究員閆麗夢進行精心包裝,把她打造成「新冠病毒專家」,鼓吹新冠病毒起源於中國武漢病毒實驗室這一陰謀論,獲得了美國極右翼的大力熱捧,極大煽動了美國民眾恐懼心理和排外情緒,導致針對亞裔種族歧視和仇恨犯罪隨之不斷加劇。

「反猶主義意識法」接下來將送交參議院審議,前景不明,但並不妨礙該法案已在美國內外引起了熱議。

在一些批評者看來,「反猶主義意識法」的實施可能激發逆反心理,特別是當民眾感知到信息轟炸和強制性立場灌輸時,這種情緒尤為強烈。在教育和公共討論中過度強調某一特定群體的特殊性,可能導致其他群體的反感和排斥,反而不利於消除偏見和歧視。

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該法案的通過可能在無意中制造了一種「受害者特權」的現象,這種特權的賦予可能在民主社會中引發公平性的討論,尤其是當這種特殊地位似乎淩駕於普遍公民權利之上時。

美國社會的「按鬧分配」文化,也可能促使那些感到權利受損的群體通過更激烈的手段表達不滿,從而導致社會矛盾的升級。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