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茜專文:川普再見了嗎?No!

2024-04-06 05:50

? 人氣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川普捲土重來。(美聯社)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川普捲土重來。(美聯社)

「今晚最新消息,另類右派、白人種族主義大遊行!請看這個畫面:遊行群眾高喊『猶太人無法取代我們!亞洲人無法取代我們!……西裔人無法取代我們!』」

二○一七年八月十二日,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周遭發生了一起白人種族主義者與反種族主義者的群眾衝突事件,美國公共廣播電台製作一部紀錄片《分裂的國家》,一開頭引用這一段抗議畫面,稱:川普玩弄自己族群基本盤的結果,將一個美國分成兩個世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共和黨民調專家的評論:美國在南北戰爭、大蕭條的時候,可能更分裂;但那個時候的人們,都對未來保持希望。但現在,這麼巨大的鴻溝,不可能了。

人對於歷史,往往挑選著記憶,對於當代發生的事,又過度誇大。我們總以為自己經歷的是唯一,是最殘酷的,甚至是某一個特定的人造成的。

美國正式分裂成兩個社會、兩套價值:總統只為其基本盤而服務,的確從川普當選總統宣誓那一刻開始。

但川普的當選,是美國白人種族危機感的結論,而不是原因。白人的種族危機感,在過去二十年早已存在,在歐巴馬任內進入高峰,在未來三十年內,只會愈來愈強。

它不會隨著川普落選,或是任期結束而落幕。

即使拜登當選下屆美國總統,試圖在國內倡導多元價值,種族宗教和諧,也只是緩和了暫時的氣氛。甚至,因為川普本身可笑詭異、有點丟人又無能處理 COVID-19 的形象,才幫助民主黨僥倖當選。一切只是偶然。

「誰是美國人?」就和當年德國問:「誰是日耳曼人?」一樣,這樣的「排斥性愛國主義」,將主導未來美國政治至少三十年以上。而且伴隨資本主義的分配不均,全球化枝幹裂解,彼此相互依存,終而取代任何民主價值,成為美國最核心的概念。

這個以白人新教為核心的價值觀,自美國立國以來即根深柢固至今。只是當美國白人的人口降至六十.一%,尤其七十年前美國狂喜擁抱的全球化中世界領導者的身分,全在二○○八年金融海嘯中一一瓦解,白人的危機感,如今已是火山噴發,再也壓不住了。

金融海嘯潮退後,那些認為自己才是美國人,其他美國「公民」是威脅者的白種人,突然窺見了自己族群及宗教未來的「死亡」。

三十年後,他們不再是多數人口;三十年後,美國國會刻上的「In God We Trust」,可能被要求拿下;三十年後,美國總統宣誓就職儀式,可能不再對新教聖經宣誓。他們的國家現在已經走在迷失的路上,將沉淪至永恆的黑暗。

川普總統是上帝的旨意,他是帶領者,帶領美國回到當年的價值,「沒有任何人可以摧毀我們」、「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讓美國再次偉大)、「一個民族正在宣告,向上帝宣誓,美利堅的豐富,不會死亡、不會毀滅,我們現在如陰影籠罩,但我們將擁抱陽光」、「去××,你的××,混蛋×傢伙,蓋上我們的高牆。」

川普宣稱的這堵牆只在美墨邊境嗎?它更重要的是蓋在美國人心內部,蓋在美國與亞洲、與拉美、與羅馬天主教廷、與歐洲……之間。

美國人對於國家認同的重要性,在不同歷史階段會不斷移動。美國富裕強盛的時候,例如二戰之後,尤其一九六○年代之後,次國家認同(我是紐約人、加州人、德州人)、雙重國家認同(我是德裔美國人、愛爾蘭裔美國人、希臘裔美國人),特別是跨國認同,開始和國家認同並駕齊驅。

但九一一恐攻與金融海嘯,改變了一切。二○○一年,紐約象徵世界地標的雙子星大樓倒下,美國愛國主義占了全面上風;再到金融海嘯,正如巴菲特的名言,潮退了,美國人發現「他們是沒有穿褲子的民族」。

2023年9月11日,九一一事件22週年之際,Twin Tower遺址再次向夜空投射兩道紀念光束。(美聯社)
2023年9月11日,九一一事件22週年之際,Twin Tower遺址再次向夜空投射兩道紀念光束。(美聯社)

自從二○○八年金融海嘯後,美國內部分成兩種聲音:

(1)一%VS九十九%:檢討資本主義、華爾街,以及貧富差距。這股力量主要是年輕世代,他們自二○○八年先支持黑色皮膚的歐巴馬、討厭希拉蕊;接著二○一六年支持桑德斯;二○二○年力量更大,民主黨的兩個左派候選人加起來的支持度,已經遠遠超過拜登。

(2)但請別忘記,希特勒是在大蕭條中崛起的政治人物,他的國家主義聲浪旗幟一出,一舉打敗了從左到右的傳統力量。美國自建國以來,歷經了南北戰爭、數次本土性金融風暴,一八九五年GDP首度超越大英帝國,一九四四年美元正式成為國際貨幣,一九四五年成為從軍事到經濟、外交、文化……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

近三百年的風雨也好,光榮也罷,美國人的實質認同一直都停留於盎格魯-新教文化的美國信念。它包含了英語、基督教、宗教使命感,當然也隱含了對非英語、非基督教及非白人種族的排他性。

這樣的核心價值,近三百年來是區分美國人與其他族裔的主要特徵。這群「真正的美國人」害怕來自拉丁美洲與亞洲的新移民潮。

在最新完成的人口統計,美國白人只占六十%左右。亞裔是過去十年美國境內人數成長最快的族群,總數達兩千兩百八十萬,比十年前多了三成。拉丁裔占總人口十八.五%,近五分之一,非裔美人占十二.五%。

危機就在遠方。

同一份人口普查,十六歲以下的青少年白人人口,已經跌落到青年總人口半數以下。二十五年後,美國的主要人口,不再是白人、不再是基督上帝的子民。這個時間表,幾乎和香港結束「一國兩制」的時間表差不多。香港青年世代以絕望的手段抗爭,美國的白人,尤其帶著宗教使命感,他們怎麼不會「憤而起義」?

請別搞錯,他們效忠的不是川普,而是美國的核心價值。

美國著名的政治學家杭廷頓寫了一本充滿美國危機意識的書籍:Who Are We?: The Challenges to America’s National Identity(臺版書名為「誰是美國人?」:族群融合的問題與國家認同的危機)。

在他的分析中,那些擁抱世界主義、跨國認同的美國人,多半是菁英分子。他自認是以「愛國主義」的身分寫這本書,雖然他強調了法律、平等、自由、個人權利等價值,但這些偉大價值實現的前提是:美國人應該重新承擔起復興「盎格魯-新教」文化的責任。

他的論點,我閲讀之後,莞爾一笑。

我一生從不相信愛國主義者,而他也如此坦率說出了許多美國人不敢直視的真相。他再度證明我一貫的論點,當一個人宣稱他是愛國主義者時,小心!他的思想裡,必有毒素。

杭廷頓論點最大的價值是告訴那些被洗腦的人們「美國絕不是民族大熔爐」,以及金融風暴如何加深了美國人認同的危機感。

除了和他們價值完全不同的中國,在二○○八年崛起成第二大經濟體之外,最重要的是那群還在堅持跨國認同、全球化的,全是菁英分子。他們都是一%,或是替一%服務的人,他們或是窩在華爾街,把美國人的錢洗出國外,或是已把工廠外移至亞洲。接著再簡化,這些人和中國勾結,偷走了美國人的工作,他們合夥「殺死了美國」(Death By China)。

二○二○年中,美國《紐約時報》來到一個佛羅里達州的小村落。一個由多數退休白人組成的群村,白人在此占九十八%人口,這裡也是川普的地盤。高爾夫球車是他們的標準交通工具,打高爾夫之外,喜愛高談闊論發表政治見解。

這裡的人時間一到,即回家看福斯新聞台。他們認為「自由派思想」已經入侵美國大學校園,讓美國逐漸崩毀,社會道德徹底淪喪,你看我們以前是……和現在相比,美國快要變成……如羅馬帝國,毀滅了。

看起來頗有教養的他們,喊出「白人力量」、「USA! Trump」。在他們眼中,川普和美國信念是畫上等號的。

而在美國,所謂「自由派」和我們這裡的意思不同,它代表「左派」,也就是─共產黨思想。

之後川普把「白人力量」、「USA! Trump」的遊行活動影片擺上自己的推特,並且加了一句「感謝群村居民支持!」幾個小時後,各方批評湧至,川普刪除推文。

但真正的情緒和信念,是不會被刪除的。它只會隨著白種人愈來愈少,中國經濟一直沒有崩潰,美國的工作勢必無從增加……所有國內、國際、及科技發展因素合起來,危機感愈演愈烈。

那是一個無法阻止的 Space X,墜落海底,再回收,再度發射。

川普現在似乎在全球受盡罵名,但他是美國最反移民、反其他族裔、縱容白人力量的總統嗎?

當然不是。美國歷史上,簡直數不清。所以近日,雕像一個一個被拆除。

然而所有的意識形態都不是砰的一聲崛起,它如火山灰火,悄悄耳語,淡淡堆起,然後才震驚了現實世界。

民族國家一直是十九至二十世紀核心的概念,「地球村」只是某一個西方經濟擴張最繁華時期,短暫的誤會。美國只要衰敗,它隨時要收回。

率先在一九六二年提出「地球村」詞彙的是加拿大思想家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前所未有的科技、生產鏈改變了人類,繁榮了亞洲,榮耀了美國軟實力,但也削弱了美國經濟一枝獨秀的地位。

美國汽車必須和德國汽車、日本汽車、義大利汽車……比技術、比價格、比造型;美國製造業必須和亞洲勤勞且聰明認分的勞工,比成本、比效率、比能力。美國在生技、人工智慧、石化產業、鋼鐵技術……仍然遙遙領先世界,但那不足以養活所有美國人,尤其美國白人。

當臉書等社群媒體出現,同溫層出現,那古老的白人力量號角,透過非社會的社群媒體凝聚,少數人獲得不成比例的聲浪,然後跌跌撞撞地又把我們打回形塑十九、二十世紀的民族宗教認同。

一個世紀,一場夢。

二十世紀,兩場大戰,一場冷戰。死亡近億人口。

二十一世紀,難民潮又達到二戰後最高峰。Who cares?西方誰在乎?他們不是美國人,尤其多數不是基督徒。

人類從二十世紀爬出壕溝,翻過沙包,腕上錶針,滴滴答答,歷史學家不能回答的問題,白人的力量幫你回答了。

冷戰時代期盼柏林圍牆倒下的希望,民主、自由、和平,如今全消失了,剩下塗鴉。

只有塗鴉。

陳文茜新作《消失的愛:逆轉我們的時代》書封。(時報出版)
陳文茜新作《消失的愛:逆轉我們的時代》書封。(時報出版)

*作者為《文茜的世界周報》節目主持人。本文選自作者新著《消失的愛:逆轉我們的時代》(時報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