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萬鈞觀點:以亞馬遜河生態浩劫為例

2024-04-07 05:40

? 人氣

在2024年2月重要學術期刊自然(Nature 626)由Bernardo M. Flores等學者所發表新的研究「亞馬遜森林系統的關鍵轉變」(Critical Transitions in the Amazon Forest System),發現在未來幾十年內,因為氣候變遷、森林砍伐和像該地區目前正在經歷嚴重乾旱造成的大面積破壞,超出了其恢復能力,多達一半的亞馬遜雨林可能會變成草原或生態系統減弱。由於雨林生態極為脆弱,這個地球上十分之一陸生物種的家園,將陷入嚴重的缺水,並引發整個森林崩潰。現在亞馬遜河流域東南部因雨林已經歷了大規模森林砍伐和火災,破壞超過了恢復的程度,造成部分森林已經開始排放比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若是亞馬遜雨林生態系統崩潰,哪怕只是部分,因存碳的樹木被退化的樹木所取代,將向大氣中釋放相當於可能高達20年全球排放量的二氧化碳及其他物質,而這些樹木向大氣中排放大量的水,足以大幅擾亂全球降雨模式和溫度,造成新的生態浩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立即行動救雨林 解決生存問題

有人認為或許將海水抽入巴拿馬運河或是主要的湖泊當中,可以解決問題。事實上許多湖泊,特別是加通湖,是中美洲國家民生用水的主要來源,引入海水根本不可行。若是採用其他河流改道為運河供水,極可能會造成對中美洲環境重大影響,對當地(尤其是原住民)社區幾乎產生毀滅性破壞。墨西哥2023年底完成並通車的鐵路工程,特萬特佩地峽的洋間走廊(Interoceanic Corridor of the Isthmus of Tehuantepec)提供了連接太平洋及大西洋新選擇,未來效益值得觀察。另巴拿馬其鄰國尼加拉瓜,目前結合中資進行運河開鑿計畫,不僅經濟利益備受質疑,運河長度將為巴拿馬運河的3倍半(預定全長278公里),對所行經的尼加拉瓜湖(是中美洲最大的湖泊)造成的生態影響,成為更大且更嚴重的問題。事實上,中美洲這部分的區域生態體系極為複雜脆弱,也是造成縱貫南北的泛美公路唯一斷點的主要原因,不僅基礎建設開發不易,之後維護更為困難。為了兼顧經濟及永續經營,如何由生態環境的改善,妥適維繫巴拿馬運河目前設計的營運模式,似成為目前最適的解方。

由於全球氣候變遷和森林砍伐導致聖嬰及反聖嬰現象(La Niño)高頻率反覆、強烈震盪且越加持久,巴拿馬運河的未來前景產生重大變數,提高了進出口以及運輸成本,加大全球貿易不確定性。2023年,亞馬遜地區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乾旱,起因於氣候變遷、大量森林砍伐以及太平洋的聖嬰現象。此外,生態破壞已造成中南美洲農業生產衰退、經濟凋敝,成為助長犯罪的淵藪,當地大量居民不得不離鄉背井無證進入美國,形成惡性循環,威脅區域穩定。解決之道似只有針對氣候變遷,尤其是對亞馬遜森林濫墾濫伐採取立即而有效的行動。

*本文作者為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本文選自172期台灣銀行家雜誌,授權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

邱萬鈞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