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錫堦觀點:嚮往沒有貧窮的「烏托邦」,如何可能?

2024-03-31 06:30

? 人氣

自然界待人寬厚,啟示人們同樣對待萬物。待人寬厚,並非對自己刻薄,但不可只求自己幸福而使他人受害。共同幸福享樂是烏托邦的「習慣法」,也是人與人間的契約。相信道德的行為會得到快樂和幸福的回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烏托邦島上有五十四個城市和郡縣,風俗、法律、制度皆同,很少的法律使人人能懂且易記牢。政治清明,因為不用貨幣因而阻斷賄賂貪汙行為。郡內各鄉村闢住宅和農場,配有齊全設備及工具,每一農場都是40人,聽命於莊主。30個農場有一首領,稱為族長,擔任監督者。每一農場每年可派20人到城中居住,但被派者須在鄉下兩年耕作經驗。城市也派人到農村補缺,在鄉下學習農事,學成可擔任教師。此制度目的在於避免長期從事艱苦工作產生疲累反感,也使得人人習得種植、加工產品等農業技術。

沒有窮人的人間天堂

在這裡,人民每天只工作6小時,上午3小時、午休2小時、下午再工作3小時,每天有8小時的充分睡眠。餘暇得參加講習會,每人都要選一項有興趣的項目參加,增長知識。若生產過剩則須縮短工時,去從事身心有益的活動,或去擔任公益志工。生活所需物品充足供應,人人只取所需數量,因從沒匱乏的恐懼,自家無需多貯藏貨物,台灣原住民仍保有此不多取的分享文化,漁獵、摘取果蔬只拿所需不貪取,才能源源不絕。每一條街都有好幾個食堂,管理員依照用飯人數的多寡向菜場領取食材,煮好後再定時在食堂免費供餐。

生活物資充沛,配給國人綽綽有餘,經常性儲備兩年所需物資,仍有剩餘則可捐助給鄰國窮人,或便宜賣給他國。

提供免費的醫療服務。雖然烏托邦人人健康,對醫療需求不多,但他們重視醫學,認為醫學為哲學中最好最有利益的部分,用哲學來找出自然界的奧秘,而非單靠藥物治療。

戰爭與死刑的進步思維

烏托邦人對戰爭深惡痛絕,最反對從戰爭獲得光榮。除非為了保衛國家,或幫它國抵禦外侮,或為友邦解除暴政,他們從不走向戰爭之途。他們會雇用傭兵去打仗,尤其是兇狠野蠻的波利人(Zopoletes),因為烏托邦國付傭金高有又有誠信,他們願意幫烏托邦打仗。而烏托邦人認為把這種人趨之赴死算是好事,以免燒殺搶劫,製造社會事端。

如果不得已得自己去打仗,也以智取獲勝為先,會在敵人國內散發蓋有印信的簽章,保證殺掉國王者可獲重賞,殺掉宣言上所列重要人員也都有獎,生擒者獎金加倍。宣言所列名者自動輸誠可被寬容,除給獎金外並保障其生命安全。或唆使國王兄弟或貴族篡位,這種買通敵國人民的方法,可避免戰鬥,減少殺戮。

當時歐洲許多國家對於盜匪都判以死刑,以儆效尤。烏托邦人覺得盜竊不該判處死刑,因為死刑無法使他人不再偷竊、搶劫,如減輕當事人刑責反而可鼓勵改邪歸正。如果竊盜者搶劫時被發現其面目,必會殺人滅口,以逃避被判死刑,嚴刑峻法可能反倒加重其惡行。上帝訓誡不可殺人,如僅財貨損失率爾置人於死地,設若連政府殺人都能合法化,那一切邪惡也應予合法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