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兒虐案讓社安網現形

2024-03-26 06:10

? 人氣

由於尋找合適收出養的過程存在空窗期,兒福聯盟社工將孩子交由與兒盟簽約的合格保母托養,並且基於信任原則,追蹤孩子在保母家的狀況,同時持續尋找適合收出養的家庭,因此,本案社工並不是審查保母資格或監督品質的角色。監督保母品質的責任,在現有的分工機制下,是由前端的居家托育社工主要承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於兒盟的社工在收出養業務,以及每月一次追蹤孩子在保母家狀況的工作過程中,究竟是什麼樣的狀況,讓社工未能及時覺察到孩子可能受虐導致憾事發生,本文不予臆測。但是,回到衛福部公布的服務時序表來追溯,可以看到共有三個社福單位直接、間接地為剴剴的家庭提供服務:新北社會局社福中心的脆弱家庭服務、兒福聯盟的出養服務,以及台北市社會局居家托育服務中心對保母進行的新收托的突襲訪視。這樣的分工看似各司其職,但在實務的現場,卻也在直接服務出現上越來越細瑣的分工,系統中各環節之間的工作界線壁壘分明,每一位社工只主管一部分的業務,加上集中的高案量,缺乏整體協作的服務圖像,彼此對於動態的掌握及交流難以發生,風險控管就變得更加難以預防。

監控的社安網,不是接住人的社安網

社會安全網號稱以社區為基礎,但是社安網1.0卻投入大部分經費在大幅增聘人力,視人力為資源覆蓋的首要前提,忽略了人才的培育需要長期深耕,急促地投入大量新手進入社安網,結果卻是更面臨服務關係難以建立,甚至解體的挑戰。儘管計畫中表示要整合服務體系,卻沒有更確實地發展出貼近實況而具有彈性、有機的社區支持系統。於是,當社會問題不斷湧現,社工個案管理以篩選高風險個案來決定輕重緩急,可是社區後續支持系統不完備,欠缺紮根社區關係的網絡,最後成功連結資源而改善處境的個案極為少數,多數狀況下只能以持續訪視,做到風險監控,實際上只有減緩社會問題的矛盾。衛福部對本案的檢討,導向研擬提高訪視頻率,但是如果社安網本身不脫離監控防弊的補破網邏輯,而繼續忽略對社區支持網絡的發展,這是讓緊繃的社安網,在人力有限及過度分工的狀況下,第一線社工只能空手肉搏、秤斤論兩地想辦法擠出資源,疲於回應訪視提升的「量」,而更加難以達到各個分工系統之間「質」的連結與互助。

當社會輿論將檢討的焦點放在社工敏感度不足的時候,其實放大了社工個人的問題,掩蓋了當前社會安全網的崩潰。在急於找出罪魁禍首的聲浪中,悲劇背後的系統問題聚焦於個人,卻逃避了對體制性問題需要深省的態度及應有的作為。如果政府無法對社安網的整體制度做出全盤的檢討,只在末端的防弊進行技術性的調節,我們仍然無法改變這個一步步讓系統失去敏感度的體制。

*作者許雅婷為向陽會所資深社工、林依璇為向陽會所資深心理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