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華觀點:縫合南北分裂─印度選舉政治「向南看」

2024-03-22 07:10

? 人氣

面對即將迎來的印度總理莫迪第三個任期,人民黨帶著「一黨獨大」的充沛優勢,積極向南方各邦推進,這顯然不僅僅是為了選舉考量,更有其擴大全國性政治版圖的企圖。(AP)

面對即將迎來的印度總理莫迪第三個任期,人民黨帶著「一黨獨大」的充沛優勢,積極向南方各邦推進,這顯然不僅僅是為了選舉考量,更有其擴大全國性政治版圖的企圖。(AP)

《經濟學人》2月29日以《展望印度的未來,需要望向南方》(To see India’s future, go south)為封面主題,文章主軸在凸顯印度國內日益嚴重的南北分裂問題,強調印度北部和南部各邦在經濟和政治上的巨大分歧。隨著莫迪總理的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 BIJ)的勢力獨大,該黨推動以印度教為優先的民粹主義政策議程,已使印度南北分裂不斷加劇。《經濟學人》認為,從長遠來看,如何處理南北分裂對印度的經濟前景至關重要,倘本年大選後的執政黨無法解決此重大問題,國內分歧可能會引發憲法危機,並破壞印度的單一市場,印度經濟改革和成長發展將窒礙難行,甚至可能毀掉這個國家的未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印度歷史中的分裂

從現代印度歷史中來印度的分歧,歷史學家古哈(R. Guha)描述,研究獨立後的印度歷史就是透過一連串的「衝突地圖」,印度南北分裂根源於印度身份政治的問題。古柏認為,印度國內的衝突主要沿著四條軸線而發生,分別是:一、「種姓制度」,如「瓦爾納」(Varṇa)規範印度教經文中對於印度社會階級系統中種姓制度的族群地位;二、「社會階級」,印度國內因土地、收入形成的貧富差距衍生成社會階級之間的鴻溝,造成印度南北之間宛如「衝突實驗室」;三、「語言多樣性」,印度憲法列舉承認22種語言,皆受印度聯邦政府承認可作爲官方文件及教育用語;四、「宗教分歧」,雖然印度人口多屬印度教徒,但在各邦中擁有龐大的穆斯林人口,加上基督教、錫克教和佛教徒等,而伊斯蘭入侵的歷史背景以及其對印度教的影響,均可以反映現代印度政治的面貌

倘若透過經濟上理解印度的分歧,印度南方長期以來一直處於較為富裕和都市化普及的,成為推升近年經濟成長的火車頭。根據最新的統計,印度28個邦中的南部五邦(安得拉邦、卡納塔克邦、喀拉拉邦、泰米爾納德邦和特倫甘納邦)擁有全國20%人口,過去三年吸引近35%的外國投資資本。外界認為,南部各邦的經濟優勢來自有效率的官僚體系、教育系統和優質的勞動人口,以及地方對於企業投資提供友善環境。

最後,從地理和文化上理解印度的分歧,北方擁有恒河平原等廣闊平原地區,自古適合發展農業經濟;而南方大部分土地平原面積有限,導致南北經濟結構和自然條件的差異。由於地理條件不同,南部的種姓制度相對穩定,有利於印度教的發展,而北部曾受到伊斯蘭侵略,導致宗教文化發展受到影響,因此人民黨強調印地語、以印度教為中心的身份政治,或敵視少數民族等政治訴求,在南方引起的迴響較弱。在現代印度歷史中,我們見證到地理、文化、宗教和經濟的分歧如何塑造一個國家的發展軌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