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各自表述下的第7艦隊─民主自由還是帝國霸權的守護者?

2024-03-17 07:20

? 人氣

1954年11月9日,蔣中正總統登上美國海軍潛艦查爾號(USS Charr, SS-328)校閱,第7艦隊對台灣的巡弋毫無疑問延續了中華民國的生存。(燎原)

1954年11月9日,蔣中正總統登上美國海軍潛艦查爾號(USS Charr, SS-328)校閱,第7艦隊對台灣的巡弋毫無疑問延續了中華民國的生存。(燎原)

在出完了筆者的《中美聯合:美國陸航在二戰中國戰場》後,同樣是燎原出版社出版了這本由海權史大師愛德華·馬洛達(Edward J. Marolda)撰寫,葉家銘翻譯的《第七艦隊:民主與和平的守護者》(Ready Seapower: A History of the U.S. Seventh Fleet)。兩本書搭配起來讀,能方便國內讀者分別從空權與海權兩個角度,思考過去80年來的美國對華政策演變,十分有意思。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向來筆者被歸類為「親美派」,對於《第七艦隊:民主與和平的守護者》的中文書名自然是沒有意見的。但是考慮到即便是向來親美的台灣,內部對美國也有不同的意見,事實上筆者在向朋友推廣本書的時候,他們就有不少人認為翻譯成《第七艦隊:美帝霸權的守護者》或許更為正確。那麼到底第7艦隊在印太地區守護的是民主自由還是「美帝霸權」?答案可能非常主觀。

正如本書所提出的疑問,一個缺少了美國海軍第7艦隊的後二戰歷史會怎麼改寫?該艦隊的責任區是在超過全球一半人口數與掌握超過全球五成經濟命脈的印太地區,其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地緣政治的格局與動態。很難想像如果沒有第7艦隊,究竟還會不會有當今的東亞政治格局,有沒有今天的兩岸關係乃至於我們所熟知的台灣。

所以無論是喜歡還是討厭美國的人,都務必要先瞭解第7艦隊的歷史才能做出最終的評價,而這本《第七艦隊:民主與和平的守護者》無疑是最好的入門書。第7艦隊最初成立的目的,是在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將軍指揮下與日本帝國海軍爭奪西南太平洋的制海權,換言之其最早存在的意義為了「抗日」而非「反中」。

甚至在抗戰末期的中共政治宣傳中,第7艦隊還一度是中國人民抗擊法西斯的盟友。要等到美國重新確立了支持蔣中正統一中國,並且協助國民政府接收淪陷區以後,第7艦隊才搖身一變成為了中共的敵人。當然在後來韓戰爆發以後,隨著第7艦隊開始巡弋台灣,這個敵人的地位變得更是根深蒂固,可之後雙方的關係就一直都是對立的嗎?馬洛達的答案會讓讀者們跌破眼鏡。

美軍陸戰隊第1師登陸河北省大沽,受到當地民眾熱烈歡迎。(燎原出版社)
美軍陸戰隊第1師登陸河北省大沽,受到當地民眾熱烈歡迎。(燎原出版社)

一度將總部設在中國

提到第7艦隊的總部,大家都知道是在日本橫須賀,卻很少有人知道在戰爭剛結束的1945年9月16日,第7艦隊是先將總部設在上海的。這反應了日本投降之際的美國對華政策,那就是以中華民國而非日本為美國向亞太地區投射海權武力的據點。那個時候美國還沒預料到親美的國民政府會輸給中國共產黨,並且支持蔣中正統一中國的政策。

不只支持蔣中正統一中國,第7艦隊還支持中華民國收復台灣以及南海。作者特別提到,國民政府將戰前英國皇家海軍在上海最華麗的停泊處讓給第7艦隊,然後安排一個較為上游,沒那麼顯眼的位置給英國皇家海軍使用,因為「中國人已經意識到戰後遠東地區權力平衡的新面貌」。顯見美國扶持國民政府的目的,是要在圍堵蘇聯的同時削弱英國在遠東的影響力。

後來第7艦隊從遏阻蘇聯海軍南下的目的出發,將總部北上移師青島,並且為復原中的中華民國海軍展開訓練。其實早在美國參加太平洋戰爭以前,蔣中正就已經同意將台灣與大連的海軍基地供美方使用,然而受到雅爾達會議的影響,大連被納入蘇聯的勢力範圍,才會轉以青島為主要的基地。如果大陸沒有在1949年淪陷,恐怕就不會有今日橫須賀港的榮景。

第7艦隊司令金凱德海軍中將忠實執行魏德邁將軍交付給他的任務,將國軍主力部隊一批又一批的運回華東與華北等日軍佔領的城鎮,防止中共部隊趁亂「解放」這些地區,確保國民政府延長了對大陸將近四年的統治。可惜美國沒法如同支持希臘王國政府那般,將支持中華民國的政策貫徹到底,影響了第7艦隊在中國的運作。

眼見大陸即將丟失,且中共又對美國採取極度敵視的態度,第7艦隊從1948年起將總部從青島轉移到菲律賓蘇比克灣。從華北到華東的幾個中國大港都落入了背後有蘇聯操控的中共手中,使得第7艦隊的防守範圍後退到從日本到菲律賓的島鏈上,無疑是一大戰略退卻。當然從美國海軍或者第7艦隊的角度出發,這場大退卻實在是非戰之罪,主要責任在國務院還有美國陸軍。

美軍支援「金剛計劃」,將大陳軍民撤退來台。(燎原提供)
美軍支援「金剛計劃」,將大陳軍民撤退來台。(燎原提供)

拉近與台灣人民的距離

等到失去了中國大陸,且目睹到中共對蘇聯一邊倒之後,美國政府才認知到大陸淪陷的嚴重性。韓戰爆發以後,第7艦隊開始巡弋台灣海峽,成為一道阻止中共「解放」台灣的看不到的屏障。從這個時候開始,台灣人民有了更多機會認識第7艦隊。八二三砲戰期間為中華民國海軍提供護航任務,讓八吋砲得以運抵金門,應該是大家提到第7艦隊時所最津津樂道的事情。

可事實上全台灣對第7艦隊最有感觸的一批人,無疑是在1955年2月接受第7艦隊護航才平安抵達台灣的大陳義胞。為了掩護大陳義胞,美國海軍在「金剛計劃」期間共動員了五艘航空母艦,警告中共不得派飛機出海影響國軍的撤退行動。若無第7艦隊的存在,只怕28,000名大陳軍民早已成為浮屍,台灣後來的發展也會跟今天完全不一樣。

大陳撤退並非第7艦隊在冷戰時代協助反共難民爭取自由的唯一案例,在此之前的韓戰就有興南大撤退的案例,救出包括南韓前總統文在寅在內10多萬北韓平民。在1954年南北越分治之際,同樣是第7艦隊將31萬不願意接受共產黨統治的北越人送往南越。即便是南越1975年淪陷之際,都還有不少投奔怒海的南越軍民得到第7艦隊幫助,得以在美國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

種種事蹟,都證明了冷戰時代的第7艦隊與中共、北韓以及北越等三大共產主義政權的勢不兩立。第7艦隊往往想追求自由的中國人、韓國人還是越南人伸出援手,成為他們最堅強的屏障。因此當第7艦隊還在台灣海峽巡弋的時候,往往也是復興基地軍民士氣最高昂,政局與經濟發展最穩定的時候。仿佛只要第7艦隊在,就是自由中國最大的定心丸。

可第7艦隊終究要服從美國總統的指揮,當美國總統認定北越、北韓與中共是美國的威脅時,第7艦隊自然力挺南越、南韓以及台灣抗拒共產主義威脅。然而當美國政府決定放棄南越,威脅從南韓撤軍,甚至於聯合中共抵抗蘇聯的時候,南越、南韓和台灣民眾又難免有遭到第7艦隊拋棄的感覺。畢竟回顧過去80年的歷史,美國與中共也不總是處於敵對狀態的。

1985年,中共海軍司令員劉華清參訪美國海軍,產生了要替中共打造航艦的野心。(圖:作者提供)
1985年,中共海軍司令員劉華清參訪美國海軍,產生了要替中共打造航艦的野心。(圖:作者提供)

老對手和新朋友

想必《第七艦隊:民主與和平的守護者》最讓台灣讀者感觸良多的,就是第六章「老對手和新朋友」(Old Enemies and New Friends)。作者在這個章節中,詳細講述了美國在遭遇越戰挫折後,為何會產生聯合中共對抗蘇聯的戰略,甚至於支持中共出兵教訓越南。尼克森(Richard M. Nixon)總統為此在1972年訪問中國大陸,為第7艦隊停止巡弋台灣海峽埋下了伏筆。

美國與中共合作對抗蘇聯,意味的不僅僅是台灣失去第7艦隊這個安全與心理上的屏障,還意味美國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唯一合法的政府。至少直到蘇聯在1991年垮台以前,第7艦隊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關係就算稱不上盟軍,也絕對是主要的夥伴。雙方合作的最高峰,莫過於中共海軍司令員劉華清在1985年對美國的訪問。

雖然作者也強調,美國同時也多次表達強烈反對中共以武力取得台灣的態度,可遭到背叛的陰影卻始終無法為台灣所忘懷,甚至成為當今美台合作的一個不定時炸彈。中共既是美國的老敵人,也是美國的新朋友,這樣的關係甚至維持到馬洛達在2011年完成《第七艦隊:民主與和平的守護者》英文版的時候。

甚至他還認為,中共在進入21世紀前10年的表現都是一股維持亞太地區穩定的力量,從中可以發現美國確實曾經對北京寄予厚望。何以美國會對中共抱有如此大的期待?因為早從19世紀末推行門戶開放政策開始,美國政府就深信一個統一又民主的中國是維持亞洲穩定的關鍵力量。而自抗戰末期以來,推動國共合作組織聯合政府就成為了美國推動此一政策的手段。

這也是為什麼抗戰勝利後,馬歇爾(George C. Marshall)會不顧現實的要求國民政府與中共組織聯合政府,處處限制國軍對共軍用兵,導致大陸失敗的一大關鍵原因。從70年代開始,隨著中共政權逐步改善與美國的關係,華府決策者便重新產生了推動兩岸和解以推行大陸民主化的想法,於是就有了同時反對武力統一以及台灣宣佈法理獨立的「雙重圍堵」政策誕生。

停泊在廈門碼頭的中共海軍054A飛彈驅逐艦寶雞號與資陽號,近年中共水面艦不斷下水,數量大幅增加,被觀察家形容為下餃子。 (翻攝微博)
停泊在廈門碼頭的中共海軍054A飛彈驅逐艦寶雞號與資陽號,近年中共水面艦不斷下水,數量大幅增加,被觀察家形容為下餃子。 (翻攝微博)

再度成為威脅的中共

然而中共終究不是中華民國,其內在運行邏輯還是以建立極權主義的世界秩序為基礎,只是因為與蘇聯在誰來領導這個極權主義世界發生矛盾才有了衝突。華府與北京的裂痕早因六四事件爆發而變得不可調和,雙方長期合作的關鍵基礎也隨著蘇聯瓦解而煙消雲散。可美國始終將維持全球自由貿易以及打擊恐怖主義視為頭號戰略目標,刻意忽視中共威脅的存在。

於是自《第七艦隊:民主與和平的守護者》英文版出版10年後,國際尤其印太秩序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作者在中文版新加入的章節中,無奈承認中共在美國放縱下已建造了地球上最龐大的海軍,不斷挑戰各國船艦在南海航行的自由權,同時也對台灣虎視眈眈。馬洛達終於承認中共是第7艦隊未來的頭號威脅,必須要給予正面回應。

他強調:「任何時候,第7艦隊都有50到70艘水面艦及潛艦在執勤,包括前進部署在橫須賀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艦『雷根號』、神盾巡洋艦與驅逐艦,以及彈道飛彈潛艦與攻擊潛艦。這些海軍作戰艦以及艦隊所屬的共150架戰鬥機、攻擊機、長程巡邏機及各式特殊用途的軍用機,都由總數27,000名的海軍水兵與陸戰隊員負責操作。」

    除了有質量勝過中共,數量略遜一籌的艦艇外,第7艦隊在與共軍對抗時還有一大優勢,那就是過去80年來美國打造的盟邦體系。尤其近年中共在南海的擴張行為,讓美國除了有日本、南韓、菲律賓以及澳洲等傳統盟邦外,還得到新加坡與印度的支持。包括四方安全對話機制的建立,還有北約盟國艦艇近年來不斷出現在台灣周邊海域,都象徵美國開始重視起對中共的防範。

那麼美國是否會恢復與中華民國的邦交?是否會重新派第7艦隊巡弋台灣海峽?這些問題筆者不敢給予肯定答案,但誠如作者所言,當今第7艦隊的重要性比起冷戰時代而言只有更多而不是更少:「美國海軍第7艦隊在西太平洋的部署即武力展示曾經是,現在還是美國及其盟友,決心捍衛國際水域與世界上的自由國家免受挑釁的有力象徵。」

《第七艦隊》。(圖:作者提供)
《第七艦隊》。(圖:作者提供)

開放式答案

寫了那麼多,究竟第7艦隊是民主與和平的守護者還是帝國霸權的先鋒?回顧過去80年來的歷史,第7艦隊的朋友與敵人也有不同的變化,先是在二戰時聯合中共對抗日本,到了冷戰時代又轉為扶植日本遏止中共。接著到了70年代末期,統一後的越南共產主義政權與其背後的蘇聯再度成為第7艦隊和中國人民海軍共同的敵人。

80年代,美國與中共海軍共同監視進駐越南金蘭灣的蘇聯艦隊。結果才過了50年不到,變成第7艦隊的船艦到金蘭灣訪問,與越南人民海軍結成共同監控中共海軍的夥伴關係。不只敵友關係一直變,第7艦隊在許多議題的立場上看似也不統一,例如40年代可以支持中華民國海軍收復南海,但到了現在又不支持兩岸任何一個中國政府聲稱南海是自己的。

面對如此多的變化,自然會有厭惡美國的人質疑第7艦隊終究是為了維持美國的霸權服務,民主與和平不過只是口號。畢竟民主與和平的標準,好像在不同的時代都不一樣,似乎一切都是以美國的利益來決定。然而我們也很難去否認,過去50年來的亞太地區或許沒能贏來全面的民主,但卻還是走上了前所未有的繁榮之路。

能夠繁榮的原因在於和平,能夠和平的原因則在於包括日本軍國主義與毛澤東時代大陸的極端反美勢力被壓制了下去,印太地區才得以孕育出規模僅次於歐洲的自由貿易體系。反觀第6艦隊負責的中東與非洲地區,直到現在還是培育恐怖份子和海盜的溫床,由此可見第7艦隊的努力是多麼不容易。而且絕大多數親美又富裕的亞洲國家,包括台灣在內也走上了民主之路。

更何況國人看待第7艦隊,在不一樣的時代同樣會有不同的變化,例如筆者見過當年靠第7艦隊協助來台灣的大陳義胞之後讚揚當今中共政權,痛罵將他先人接來台灣的美國為操弄兩岸對立的「帝國主義者」。80年前護航蔣家父子對台灣施行威權統治的第7艦隊,如今卻在許多主張轉型正義的獨派人士口中成為了美國支持民主自由的象徵,還有比這兩種聲音更矛盾的嗎?

既然不同立場的台灣人,在不同時空與不同的情況下對第7艦隊都會有截然不同,甚至完全南轅北轍的評價,我們對這個問題就保持開放性的答案吧。第7艦隊可以是民主與和平的守護者,也可以是帝國霸權的捍衛者,還可能都是也都不是,其實彼此完全不相衝突。但還是再次呼籲讀者們先去買書瞭解歷史,再做出屬於自己的結論。

*作者為軍事史研究者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