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時拯救一下世界,生態系統完整無瑕的秘密:《狼的智慧》選摘(3)

2018-10-16 05:10

? 人氣

我們的生態系統是一個精美、靈敏的編織品,每一種植物、每一種生物都於其中有自己的位子。我們也是。我們拿出一些東西,拼圖板就會跟著挪動。狼是這個生態系統中很重要的一環,當牠們於缺席七十年之後重新遷居國家公園時,一切為之改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黃石公園(flickr@Roger Hsu)
生態系統中,每一種生物都有屬於自己的位子,而黃石公園生態鏈也因狼的重返而洗牌。(flickr@Roger Hsu)

黃石公園因為狼兒重返,生態的紙牌遊戲重新洗牌,並且為許多種動物之存活方式定出新的遊戲規則。因此在這個環境的內部結構形成了串聯式延伸的效應,研究人員稱之為「害怕生態學」。

重新遷入後的前兩年中,狼就這麼把郊狼的數目減少了一半,視體型比牠們小的親戚為爭奪食物的對手,殺死了他們。郊狼的食物,也作為其他捕捉獵物的動物,如狐狸、蒼鷹、貓頭鷹、貂和獾飼料的齧齒類動物、田鼠以及地松鼠,數目都因此增加了。

棕熊甚至很快就學會了重視狼重返公園這件事,牠們跟前跟後,搶奪戰利品,每一具腐屍幾乎一眨眼的工夫就讓棕熊給接收了。由於狼會為冬春兩季儲備豐富的蛋白質,愈來有愈多的熊提前結束冬眠趕來;牠們在洞穴裡產下小寶寶後,必定十分飢餓,而紅肉營養成分豐富,足以補充精力。

叉角羚(flickr@ALAN SCHMIERER)
叉角羚對於狼群回到黃石公園後的變化也很大。(flickr@ALAN SCHMIERER)

有些獵物發生的變化令人嘖嘖稱奇,乍看之下不會想到箇中關聯:譬如自從狼回來之後,叉角羚便把生產地遷移至狼穴的附近。您想必會問,「這不等於自尋死路嗎?」恰恰相反,我們不只一次在這裡蒐羅到野生動物適應力有多強,又多麼富有創造力的證明。叉角羚的新生兒是郊狼當令的美食。追獵成年的公羚,即使對敏捷、靈活的郊狼來說仍舊太費力氣,因此牠們必須在小獸長大之前,就先殺死牠們,而叉角羚媽媽唯一的對策是把寶寶們藏到灌木林裡。如今我們知道,叉角羚最高存活率地區就位於狼穴的附近。狼很少獵殺這種動物,因為牠們跑得太快了;但郊狼避免在狼的附近築巢,和躲瘟疫差不多。這些聰明的草食性動物選擇狼居地附近作為襁褓小兒最安全的處所,真了不起!

狼群(flickr@Harald Deischinger)
狼群出現在黃石公園,對當地生態帶來影響。(flickr@Harald Deischinger)

狼毫無疑問對黃石國家公園內的動物產生了影響,學術上仍舊意見分歧的,是牠們對風景以及樹木的影響,公園北端的草地與白楊樹的狀況幾十年來始終是一個有爭議的題目,即為一例。臨河岸上新抽長的樹和矮樹叢是極受赤鹿歡迎的飼料,狼重返公園前的那些年間,大部分沿河的草地不會高過一公尺,到了春天,赤鹿把草吃個精光,不留下一絲新發的綠意。沒有更高的矮樹叢,也就表示沒有鱒魚或者鳴禽珍惜的樹蔭。

然後,狼被遷移至此,有蹄類動物腴美、心滿意足的日子便宣告結束。不僅追捕獵物的動物降低了鹿的數目。牠們也改變了鹿的飲食習慣。現在鹿比先前少逗留在河岸附近,反而喜歡待在較能看清敵人的遼闊的山谷裡,如此樹木得以休養生息。投在草地上的樹蔭延伸至清涼的河水,於是鱒魚、鳴禽,到最後連河狸也都回來了。這就是「狼效應」 -- 至少理論上如此。多美好呀:狼救了樹、河狸和魚。不得了!給我們狼,好讓我們的星球恢復健康!那句俄國諺語,有狼打獵的地方,就有森林生長,有道理吧?可惜沒這麼簡單,因為生態系統顯然錯綜複雜多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