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記者手記:金廈海域衝突後,金門民眾的不安與淡定

2024-03-07 17:00

? 人氣

探究兩岸漁民在金廈海域長期存在衝突的背後原因,除了「越界」問題之外,漁法差異是另一個關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名21歲的翁姓漁民告訴DW,他從17歲開始跟著爸爸的漁船出海釣魚,有時候為了釣到一尾價值數十萬的「黃魚」,一天長達20個小時都在海上。雖然過去看到中國漁船並不會和對方有太多互動,但他說起兩岸捕魚差異卻頗有心得。

翁姓漁民表示說,金門漁民都是以「釣魚」居多,針對特定魚種,而且只抓大魚,「他們(中國漁船)是來放網,就是大小隻都抓......他會來我們釣魚的地方放網,我們就釣不到魚,我們會開燈閃他,或是給他製造浪,要讓他走,但他還是不走」。

金門縣議員董森堡解釋,金門近年海洋生態復育相當成功,台灣漁民之所以對中國漁民「反彈」,看到他們「越界」會主動通報海巡前往取締,一方面正是因為中國漁民的漁法對生態較不友善,捕撈方法包含炸魚、電魚及流刺網,相較之下金門漁民多使用「單支釣」的方式,雖然漁獲量少,但較能維護海洋資源。支釣

董森堡告訴DW,近期快艇事件發生後,金門漁會及相關部門勸導漁民盡量避免接近邊界,以免遭遇無妄之災。他說:「漁民很無辜,他們當然希望到海上好好作業,能捕到多少魚就能賣多少錢。」

不過,問起快艇翻覆事件是否影響出海,當地漁民大多擺手不願回應,但也有漁民表示:「多少有,因為(魚)都是賣去大陸」,一旦雙邊關係不好,漁獲就有可能賣不到對岸。

除了合法漁獲交易可能隨兩岸關係波動,地下貿易似乎也受到影響。儘管金門漁民在台灣海域內捕魚,但許多高經濟價值魚種常會透過地下交易銷往中國,雙方漁船以往會靠近禁、限制水域邊界「交貨」,如今無法靠近水域邊界,也直接影響到地下漁獲銷售。

兩岸緊張?金門居民:沒感覺

在長期在台灣本島生活的人看來,金門是台灣與中國之間的「最前線」,兩岸若氣氛緊張,金門將受到最直接影響。不過當我們實地訪問當地居民,相較於漁民的不安與無奈,聽到的回答卻是清一色的「無感」。

在小金門經營臭豆腐生意的洪小姐笑著告訴記者:「不會啦!我們都沒感覺。我們還是一樣,大、小金門、廈門這樣來來去去,沒有影響到。」洪小姐也提及當地不少兩岸通婚的案例,「小金門很多都是對面(中國)嫁娶過來的」。

其他攤商也說「沒有什麼感覺」,反而是住在台灣本島的親友因為擔心情勢,決定暫時不返回金門。

董森堡認為,這或許是因為金門人歷經過炮戰,所以普遍認為底線是「只要不開槍」——「兩岸之間有些僵持不下的地方,但可能是因為習慣了,過一陣子兩邊談好了,這個狀況就過去了,所以民眾對這方面感覺沒有這麼的深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