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家興觀點:誰能比韓國更憂鬱?

2024-02-05 06:20

? 人氣

圖為首爾景福宫穿著韓服遊覽的年輕女性。(資料照∕美聯社)

圖為首爾景福宫穿著韓服遊覽的年輕女性。(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暢銷書作家曼森(Mark Manson)日前的YouTube影片「我到了世界上最絕望的國家」(I Traveled to the Most Depressed Country in the World)在網上爆火,短短幾天點閱量超過80萬,並且得到韓國主流媒體的引述、轉發和討論。因為他在影片中直言,韓國只學到了儒家思想與資本主義的糟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影片開始,曼森先是讚揚了韓國在二戰後快速發展的經濟與文化成就,備受全球的矚目。然後,他直擊韓國居高不下的自殺率與憂鬱症確診率,訪問了韓國當地心理學家、作家、民眾,以及在當地久居的美國人,然後在影片中分析主因是韓國的文化「似乎既保留了儒家思想中最糟粕的羞恥感和外在評價,同時又放棄了最好的部分,即與家庭和社會的親密關係。」同時,「在引入了資本主義最糟粕的物質主義和金錢至上觀念的同時,又忽視了自我表現能力和個人主義。」他認為,這種相互衝突價值觀的結合,將會導致巨大的壓力和絕望感。

雖然影片得到不少韓國觀眾的共鳴,可惜的是,曼森欠缺對政商制度面的觀察,例如一些韓國電影裡揭露上流權貴的權錢交易、腐敗受賄與奢侈無度。經濟上被大企業與財閥壟斷,普通民眾與中小企業的生活不易;即使是在大財閥集團就業的佼佼者,終身上班的保障也逐漸失去。活得已經捉襟見肘的辛苦人生,一旦中年被開除,如果欠缺失業保障、醫療照顧、退休福利等足夠的社會保障,就幾乎等於被逼上絕路。

所以高自殺率與儒家思想的羞恥心、在乎外界評判等觀念有關嗎?美國每年有2萬多人死於槍枝自殺,其他自殺人數加起來更是不少。如果曼森的說法言之成理,在美國個人主義至上的社會,不必在乎他人評價,沒有韓國那種「不是一百就是零分」的完美主義觀念桎梏,照說自殺人數應該少之又少呀?但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家迪頓(Angus Deaton)的研究,卻又似乎揭露了不同的故事。

就先不提嚴肅複雜的學術研究,以最簡單的人均壽命比較來看,韓國人均壽命從1960年代的53歲,一路增加到2020年的83.4歲。反觀美國同期卻從較高水平的70歲,只增加到了77.2歲。韓國的平均壽命在這段期間增加了30年,目前每一個韓國人平均比美國人多活6年。並且別忘了,美國有號稱全球最先進的醫療和生物科技,為何卻不能讓普通人活得更長壽一些?

迪頓在《絕望死與資本主義的未來》(Deaths of Despair and the Future of Capitalism)書中觀察到占美國中年非拉丁裔白人的死亡率從1999年至2013年間,比同為富裕國家的法國、德國、英國、加拿大、澳洲、瑞典和美國本身拉丁裔白人都高。事實上,其他7個對照組的死亡率在過去20年間呈現下降趨勢,無疑是反映經濟成長及醫療進步的合理結果。唯獨美國非拉丁裔白人死亡率,呈現令人意外上揚的反常趨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