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角力》中國藉諾魯傳達此訊息 學者認為澳洲、紐西蘭該這麼做

2024-01-18 18:30

? 人氣

外交部大廳邦交國旗幟,包括帛琉(左4)和諾魯(左5)國旗(簡恒宇攝)

外交部大廳邦交國旗幟,包括帛琉(左4)和諾魯(左5)國旗(簡恒宇攝)

對於諾魯在我國大選2天後宣布斷交,關注太平洋局勢的學者直言,此時出現外交轉向是要打擊台灣士氣,並傳遞中國在該區域影響力增強的訊息,而澳洲與紐西蘭都要在這競爭中付出更多努力。諾魯則在中國協助下,展現和領土及人口規模不成比例的影響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國總統暨國會選舉13日落幕,諾魯總統亞定(David Adeang)15日宣布和我國斷交。我國外交部政務次長田中光同日表示,2023年就有察覺邦交異狀,且諾魯提出的援助經費超出我國負擔,其中包括填補澳洲關閉在其境內的難民拘留營(Nauru Regional Processing Centre)的財務缺口。

澳洲太平洋事務部長康洛伊(Pat Conroy)16日坦言,諾魯有先告知要外交轉向,但未談到原因,並稱尊重諾魯的決定。他直言,諾魯提前告知顯示澳洲艾班尼斯政府提升與太平洋島國的互動已有成果。2023年7月,索羅門群島和中國簽署協定,展開警務合作,讓澳洲猝不及防。

《澳洲金融評論》提到,儘管難民拘留營幾乎已沒人,澳洲仍每年付給諾魯高達3億5000萬美元,這筆款項來自澳洲人民的納稅錢。2023年11月,10多名從印尼搭船到澳洲尋求庇護者,被轉送至難民拘留營。澳洲2001年興建此營,中間一度關閉,2012年重啟並委外管理,2016年被揭露迫害人權行為

英國廣播公司(BBC)2023年7月報導,澳洲與美國的監獄管理公司簽約,監管位於諾魯的難民拘留營至少到2025年。澳洲內政部當時回應,此舉是確保準備好接收任何新的水路非法入境者,並防止澳洲對水路人口走私的應對過時。澳洲國立大學研究員郝杰明(Ben Herscovitch)認為,外交轉向是歷史趨勢。

諾魯難民營一隅。(資料照,AP)
諾魯難民營一隅。(資料照,AP)

搶邦交國未改變台灣實質獨立

「從歷史上來看,當有民主進步黨籍的總統時,台灣就是失去更多外交夥伴」,郝杰明告訴《澳聯社》,「象徵面上對台灣很重要,看起來北京當局贏了,但在現實面,顯然沒用實質方式損害台灣的實質獨立狀態」。同為澳洲國立大學研究員的史林(Graeme Smith)說,諾魯此時斷交並非巧合。

史林向澳洲廣播公司(ABC)直言:「這確實向台灣大眾及台灣往昔的邦交國傳遞訊息:『若我們想要某國外交轉向,我們有財政手法讓他們在我們所選的時間轉向。』」澳洲智庫「洛伊研究院」太平洋島國專案主任基恩(Meg Keen)與研究員索拉(Mihai Sora)共同撰文稱,諾魯此時斷交意在打擊台灣士氣。

「但最終還是因經濟和發展資金缺口因素」,基恩和索拉寫道,諾魯會在台灣和中國之間遊走,盡可能尋求最高出價,「中國顯然提出最佳協議。細節並不清楚,據稱未來數年(提供)約1億2500萬澳幣(約8200萬美元)」。他們提到,諾魯大部分援助來自澳洲,2023至2024年約4600萬美元。

索拉和基恩表明,開發合作並非阻隔地緣政治欺騙手法的有效方法,「看看索羅門的例子」,更直言澳洲沒立場批評諾魯叫價,因為就是諾魯這樣子,才成為澳洲興建難民拘留營的適合對象。他們說,難民拘留營在高峰時期有逾1200人,諾魯從澳洲獲得豐厚利益,至2019年的政府收入增加約58%。

索拉與基恩稱,諾魯在財政審核上沒有良好紀錄,其在1970年代因磷酸鹽而成為全球人均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但這些財富都被揮霍光了。澳洲國立大學訪問研究員歐布萊恩(Patricia O'Brien)撰文指出,1990年約15億澳幣(約9億8341萬美元)的磷酸鹽特許權信託在2004年進入破產管理狀態。

太平洋島國論壇在諾魯召開年度峰會。(美聯社)
太平洋島國論壇在諾魯召開年度峰會。(美聯社)

太平洋島國論壇恐受中國指揮

歐布萊恩說,當諾魯2000年代處於財政懸崖時,澳洲提出一石二鳥的方案,即可緩和諾魯財政狀況,又能安置向澳洲尋求庇護的難民,就是在諾魯興建難民拘留營。她提到,澳洲政府愈來愈難合理化不斷膨脹的開支,且繼續維持難民拘留營方案的理由看起來也很脆弱。

歐布萊恩稱,基於澳洲面臨的政治壓力,在難民拘留營部分,諾魯可在與澳洲的關係上打出重要的牌。另外,基恩與索拉表示,「試圖消除太平洋地區外交轉向的可能性不切實際」,且本身就和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並不擔心這些國家轉與中國建交,中國推進太平洋地區安全空間則敲響警鐘。

基恩和索拉認為,部分太平洋島國和台灣建交,是中國過去努力重新制定區域安全努力的阻礙,隨著台灣的太平洋邦交國減少,中國的區域外交影響力就增加,「這不意味中國能隨心所欲,尤其是敏感的安全議題。但可確定的是,若太平洋島國論壇(PIF)年度會議沒麻煩的台灣代表,中國會輕鬆很多」。

歐布萊恩表示,隨著具有爭議的諾魯前總統瓦卡(Baron Waqa)2023年11月確認接任PIF秘書長一職,諾魯被認為獲得區域影響力,而密克羅尼西亞島群5國2021年曾因秘書長輪值爭議退出PIF,之後回歸,所以為了PIF團結,對瓦卡的擔憂則先擱置一旁。

歐布萊恩直言,諾魯和台灣斷交後,毫無疑問會有關於瓦卡將聽從中國指示的憂慮,特別是來自澳洲和紐西蘭。基恩與索拉說,維持區域團結是PIF成員優先要務,大部分太平洋島國想確保《比克塔瓦宣言》( Biketawa Declaration)設定的「太平洋大家庭優先」安全分針不會被打破,而各國的雙邊關係是各自的事。

2023年11月9日,吐瓦魯總理那塔諾(右)與澳洲總理艾班尼斯簽署協定。(AP)
2023年11月9日,吐瓦魯總理那塔諾(右)與澳洲總理艾班尼斯簽署協定。(AP)

澳洲要有更多籌劃留在局內

紐西蘭媒體《新聞編輯部》(Newsroom)17日提到,紐西蘭外長彼得斯(Winston Peters)辦公室未回應諾魯外交轉向一事。紐西蘭梅西大學(Massey University)學者波爾斯(Anna Powles)強調,紐西蘭沒理由就此事發布官方聲明,且就算彼得斯很熟該區域,仍要花時間在當地建立關係,確保紐西蘭被視為可靠夥伴。

基恩和索拉提到,台灣邦交國之一的吐瓦魯將於1月26日大選,可能有更多籌碼協商其與澳洲2023年11月簽署的《澳吐好鄰聯盟協定》(Australia-Tuvalu Falepili Union),其中第4條明文吐瓦魯與他國及實體涉及安全和防衛相關的任何夥伴關係、安排與互動,應和澳洲共同同意。

索拉和基恩推測,上述安全條款可能會面臨政治阻力,吐瓦魯可能會參考巴布亞紐幾內亞近期與澳洲達成的協定,要求在對外關係上有類似的自由度,把對澳洲的承諾從可否決安全相關議題安排降低為「保證讓你知道狀況」。史林亦稱,用地緣政治角度看,澳洲和吐瓦魯簽署協定就更加合理。

史林提到,明顯有人擔心吐瓦魯會是下個轉投中國懷抱的台灣邦交國。索拉與基恩稱,澳洲將對維護其在諾魯的戰略利益感到焦慮,而提供諾魯和吐瓦魯相似的教育、健康服務、勞工流動及移民途徑,會是讓澳洲和諾魯更密切,並產生長期和持續影響力的最佳方法。

「可確定的是在太平洋地區的賭注持續增加」,基恩與索拉表示,「澳洲將要有更多籌畫才能留在局裡,因為這不是它可離席的談判桌」。此外,歐布萊恩說,包括諾魯在內的部分太平洋島國視深海採礦為其開採資源的機會,而中國在深海採礦已具主導地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