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統雄觀點:選前3箭全中!「少數代表性總統」如何解?

2024-01-18 06:40

? 人氣

這次賴清德卻是在執政優勢資源下,僅能保本、未能過半,背著沉重包袱,且必須面對處理「戰爭 VS. 和平」的陰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4年1月13日,賴清德當選中華民國總統。(美聯社)
2024年1月13日,賴清德當選中華民國總統。(美聯社)

未來如果長期持續依靠意識型態鐵粉執政,可能會發生危機。

最簡單:恢復行政院長同意權

解決「少數代表性總統」,理論上,最簡單的就是恢復行政院長必須由立法院同意,重回內閣制。

實務可行:在野聯盟「競合程序」

實務上,若不須要複雜立法程序,就是在野各政黨,基於公開「競合程序」的政黨結盟與匯流。

本文作者實證發現:「可變群+搖擺群」較願意支持經過「競合程序」、而非密室協商的候選人。

創新發展:公辦「政黨/政盟初選」

臺灣如果願意規撫各國經驗,參酌創新,發展公辦「政黨/政盟初選」,並與「不分區席位」結合,經由更深入討論與小型試辦實驗,有可能為人類開拓新「問題與解決」方案。

以上2項制度改革,請詳見《用仇恨團結,因包容分裂─只能以透明競合而匯流》一文,在此不再贅述。

以科學結構思維解決選舉等問題

若以「物理領域」為比較對象,當前全球對「人類行為領域」的研究階段,大約僅相當於「伽利略前」,宗教成分遠大於科學。而主宰的紅衣大主教並不自知,且自以為在執行上帝旨意。

而坊間則多以「事件」看選舉,誤以為各種事件在短期會使選情上下乒乓叫。其實人類認知結構很不容易改變,但不斷累積的事件,經過長期潛伏期會突然爆發陡轉,此即「S-型成長」曲線。

我國公資源投入選舉研究、人類行爲研究的規模並不小(請參閱《民調幕後的金流》),可惜與全球相同,大多數都是投入儀式行為,甚至不無消化預算、圖利個人的可能。

若非當初有人資助愛因斯坦的「日蝕實驗」,恐怕無人相信愛因斯坦在科學上更進一步的思想。

臺灣如果能夠有部分資源,能夠投入一個嚴謹科學結構的選舉研究、或公共政策研究,且能夠按照實驗計畫實現科學效果,將不僅是政治史,更是科學史上的探索記錄。

*作者為大學退休教師、前世新大學資訊管理系創系主任、前臺灣大學數位文創課程/工業所MISS跨校聯盟 數位匯流與數位行為組召集人、美國喬治亞理工系統工程學院Adoption Modeling國際研究團隊首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