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灣總統大選》夾在中國與台灣之間,「冷戰前線」的年輕人有深深的無力感

2024-01-09 17:06

? 人氣

這些環島提醒著人們,金門走過的戰爭歷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八二三炮戰紀念碑鳥瞰圖
金門許多十字路口都設有環島,提醒著人們這裡曾有的戰爭記憶。

目前許多軍事設施已經變成觀光場所,居民過著和平、寧靜的生活,然而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對戰爭的擔憂從未消散。

「在台北的時候感受不到,可是在金門,我們真的會擔心」,陳淑亭說。她高中畢業後去台北讀大學,後來留下工作,九年前返回金門,目前經營民宿。

北京長期認為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不排除使用武力「統一台灣」。近年來,隨著中國與美國的關係趨緊,解放軍在台灣周邊的演習也愈演愈烈。

「就算大家都說,如果中共真的要打來,不需要對金門動武,直接佔領就好,但問題是,之後金門的管理權(管制模式)怎麼辦?」陳淑亭說。

中華民國人?台灣人?還是金門人?

金門的一些古厝仍然留有過去炮戰時的痕跡。
金門的一些古厝仍然留有過去炮戰時的痕跡。

她的這一質問牽出長期以來金門獨有的歷史遺留問題。國共分治後,中華民國的實際管轄權僅剩下了台、澎、金、馬四個群島。在政府框架中,金門與馬祖歸屬於中華民國福建省;台灣和澎湖則屬於中華民國台灣省,延續至今。

凡是在金門出生的人,身份證上的戶籍所在地都寫著:福建省金門縣。每當被問到自己是哪裡人,許多人都覺得相當無奈。

「我覺得自己一半是台灣人,一半是金門人,陳淑亭說。她在台北和金門生活過同樣的時間,基於此做出這樣的回答。

陳淑亭的原籍在福建泉州,父輩很大程度上認可自己是中華民國人。爸爸作為祖父家裡唯一的男性,繼承了家業,並且很早就開始在廈門投資房產,支持「兩岸一家親」的論述。

與父輩不同,陳淑亭對中國大陸沒有情感認同。她說, 在家裡很少與上一輩交流政治議題的看法。 「交流會吵架,盡量不要講這一塊,聽聽就好。」

瓊林村擁有金門最大規模的民防坑道,被稱為"戰鬥村"。
瓊林村擁有金門最大規模的民防坑道,被稱為「戰鬥村」。

陳淑亭的經歷代表了金門年輕人的普遍成長軌跡——在金門出生、長大,到台灣島上大學,後來回到家鄉定居。這些年輕人接受了台灣的本土教育,習慣了自由民主的社會制度;與此同時,也對家鄉金門抱有濃厚的情感認同。

回鄉後,陳淑亭翻閲古書,挖掘村落的歷史,試圖尋找過去家族瓦窯廠留下的痕跡。她在一本書中找到了一些記載,找到當初設廠的位置,希望收集一些磚頭、瓦片,做成文創物品。

只可惜,一片磚頭都沒有留下。

對於陳淑亭來說,對岸的廈門不過是個「被都市化的城市」。雖然高樓大廈不斷湧現,但「街道還是髒髒的,居民的素質也提升不上來」。她每次過去,也不過是當做旅遊一樣,吃吃逛逛,住一晚就回來了。

在一定程度上,金門年輕人與老一輩之間的代際差異,也從過去大選投票的結果中折射出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