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張學良視察西北:《親歷西安事變的穆斯林將軍》選摘(2)

2018-10-06 05:10

? 人氣

約旦國王胡笙陛下與全體歡迎者合影留念。第一排:胡笙國王陛下(中)、白崇禧將軍(左二)、母親仝道雲(左一)。第二排:父親閔湘帆(左二)、時子周理事長(左三)、柴德林阿訇(右一)。民國48年3月10日。(秀威資訊提供)

約旦國王胡笙陛下與全體歡迎者合影留念。第一排:胡笙國王陛下(中)、白崇禧將軍(左二)、母親仝道雲(左一)。第二排:父親閔湘帆(左二)、時子周理事長(左三)、柴德林阿訇(右一)。民國48年3月10日。(秀威資訊提供)

事實上,在事變前大約兩個月,一九三六年十月上旬,張學良就以電話召我父親去面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他表示,不知東北部隊在前線的實況,他想親自去看一看,又分不開身,派別人去又不放心,所以要我父親去跑一趟。對父親來說,長官交代的任務,自然義不容辭。奉到指示,就按照與他職務有關的事項,包括後勤業務,軍容士氣,兵員馬匹武器彈藥,以及服裝糧秣陣營用具等項,擬定視察的綱要,每到一處視察完之後,還要徵詢部隊長的意見,連同視察所得,歸來後一併呈報。

父親認為,張副司令與部下談話有兩個好習慣,其一是他講完話交代了任務之後,就要聽命的人複誦一遍,無誤之後,才算結束,以免有所偏差。其二是他講完話,時常要反問聽者是否有話要說,務必確認聽者明瞭他的意思。這次討論父親所擬的視察綱要,也是如此。談完後,副司令面授機宜,父親也照例來一個複誦無誤後才離開。張學良隨即發電文給各個部隊長,要他們遵照指示,接受視察。電文末了還加上「如良親臨」四個字。

我父親回到經理處,就邀集高級幕僚,商定視察團人選,計有隨行科長張文彬和其他同事三人,都是在東北軍中服務很久,熟悉部隊事務的人。一行五人,辭別了張副司令,即時出發。前線的防區遼闊,部隊駐地又分散,因此到達各個駐地和離開的日期,都需事先由經理處擬定日程,分別知會各部隊,以便他們在時間上能夠配合視察團的行程,而且還須說明視察團的食宿,因在交戰地帶,無法自理,只有仰賴各部隊代辦,但會在視察團出差旅費中支付他們的墊款。行車用的汽油,只有就地借用後,再請他們自行列報補還。父親不愧是軍需出身,在這些方面都設想得很周到。

 

父母親攝於南京老家,民國25年。(秀威資訊提供)
父母親攝於南京老家,民國25年。(秀威資訊提供)

視察的行程是按當時部隊的駐地分布,從西北剿總的駐在地西安出發,經咸陽、涇陽、三原、耀縣、銅川、金鎖關、宜君、黃陵、橋山、黃帝陵。交河口而到洛川。洛川是陜北的重要據點,北距延安大約只有一百公里。據父親的瞭解,在北洋政府時代,沒有鎮守官署的駐地叫做柳營,這是取義於漢文帝時周亞夫所稱細柳營的意思,視察團就在這裡住宿。

視察團行程的另一線是由咸陽向西行,經醴泉、乾縣、永壽、長武、涇川、而至平涼、瓦亭,向北到固原雲霧山,深入紅軍駐紮區。固原城是西北的古跡之一,老百姓一般稱作骰子城,北西東南有四個城門,分別稱為甕城,也就是城門外築的圍牆。城內有一個類似法國巴黎凱旋門似的建築。清代甘肅省的提督軍門,就駐節在這個號稱三邊重鎮的固原城,每隔三年巡邊一次,其餘的時間是由三邊駐軍每年來此向提督軍門述職。固原北門城外,宋代是楊家將的大營。在我父親去到的時候,仍稱作大營。大營一直往北,則有二營、三營、 ……直到七營。當時七營是面對紅軍佔領區的最前哨了。視察團一行和駐軍首長分乘兩輛吉普車,在沒有事先通知的情況下,就驅車直往。但七營那時正在對敵作戰,駐軍首長擔心,冒著炮火直接闖過去,會發生危險。父親表示並不懼怕這樣的情況,他們也就轉憂為喜,下令檢查車輛狀況,沿途加速行進,不能停車,直趨七營。以免停下來會讓共軍瞄準目標,白白犧牲。沿途見到的是渺無人煙的一片荒地,屋舍都成廢墟,偶爾還聽到遠處畢剝的槍炮聲。

到了目的地,發現七營所在地是一方形土城,視察團一行人登城北望,還隱約可以見到敵軍人形閃動。守城部隊指揮官說,前幾天敵軍還逼到城下,他們兵力單薄,不敢出擊,只能攖城自守。這樣相持了幾天,對方毫無動靜,才發覺敵軍正在挖地道。地道挖到城牆腳,恐怕就要埋炸藥炸城。守軍大為驚恐,如果城牆被炸毀,他們就無險可守了。為對付這個情況,只好急速收集石塊重物,看准疑似的目標,向下投擲,投了又投,忽然轟隆一聲,土地下陷,原來已經投中敵軍所挖掘的地道了。

當晚敵軍逃遁,守軍巡線察看,發現地道內還有敵軍人員頭部胸部被下陷的泥土壓住,仍露出腳腿,但敵軍也無力拖出,只有倉皇棄屍而去。守軍指揮官邀我父親到城外巡視,果然見到塌陷的地道泥土上的腳腿,估計前後也還有屍首被埋葬在地道內,守軍也沒有時間與人力去挖掘。

這時敵軍的槍炮聲愈來愈密集,似乎已偵查到父親一行人的到來,守軍頻頻催促視察人員回城,以免發生危險。於是匆匆結束了七營之行。守軍指揮官在父親面前曾指出,在那裡駐紮的東北軍,與紅軍是勢不兩立的,他們也早已置生死於度外,父親的觀感與之前他所聽聞的東北軍與紅軍相互有默契不交戰的說法,似乎不同。

 

西安事變的第一現場,也就是蔣介石當初被扣留的山崖。崖壁後來由國民黨人寫下「蔣委員長蒙難處」。
西安事變的第一現場,也就是蔣介石當初被扣留的山崖。崖壁後來由國民黨人寫下「蔣委員長蒙難處」。

在視察慶陽合水一帶時,父親對那個地區的情況,大為吃驚。在慶陽東邊的合水,雖是縣城,但頻年遭到戰禍,已是殘破不堪,隴畝荒蕪,盡是枯草。只有阡陌荒地,卻無農作物,人煙稀少,除了茅屋土坑之外,毫無衣物。父親眼見的景象,簡直令他難以置信。不但家無長物,甚至衣架、炊具也沒有,真不知如何過活。

有人告訴父親,以前還有匪徒的聞香隊出沒,但到那時已經無香可聞。如果有一家人燒柴火煮東西,則遠近四鄰都羡慕不已。做好的饃饃,立刻藏在屋內的土窖裡,怕匪徒來劫走。就為了這一丁點食物,還得與匪徒捉迷藏,匪來則逃,匪去則返。依靠劫餘的窖藏延續生命。這種生活已經夠苦,但若說苦中之苦,還不止此。當地政府只要見到還有人,就要催收田賦,土豪劣紳,還要剝削鄉民,鄉民求生無路,只有逃荒避賦,逼得無奈,只有投匪,靠搶劫維生。這是為什麼匪徒越剿越多的原因。

父親率領的視察團一行人來到慶陽時,發現慶陽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城,位踞高崗,城牆曲折蜿蜒,氣勢險要。唯一的缺點就是缺水,自古以來居民飲用的水是取自環城河,從城牆牆腳鑿洞引水入鵝池。因此鵝池也成為慶陽唯一的名勝古跡。駐守慶陽的是第一 ○六師,師長名沈克。但這個師卻不屬於東北軍的任何一軍,而是一個獨立師,以前曾是軍閥石友三的舊部。(石友三在蔣馮(玉祥)戰爭時投靠蔣介石,一九二八年他的指揮部曾火燒少林寺法堂)。

父親一行人一到慶陽,不等一 ○六師師長來接,就先到師部拜訪,令沈師長很感動,洽談甚歡,談到後來愈見親近。沈師長對父親說,當面的敵軍,就憑他一師擋住。左與固原方面的友軍,右與洛川方面的友軍,遙相呼應,但也僅能呼應而已,不能聲援。那是由於當地特殊地形的緣故。西北地方多立土,有時看似平原,對面可以見到人或互相喊話,實際上立土中間有裂溝。裂溝長達數十里,有的裂縫寬度只有十餘丈,但垂直的溝壁有如刀削,而且縱深度極大。所以雖能喊話,繞道卻困難,若非熟悉當地地形,實在難以行軍。沈師長說出的實際情況是,他們的兵員有定額,對方敵軍的增減變化或多或少,卻難以臆測,所以必須謹慎提防,不能失敗,失敗就被敵軍吃掉。但也不能趁勝追擊,因為他們沒有後繼援軍,倘若被敵軍反撲反攻,就會轉勝為敗,這是他們的困難處境。敗固不可,勝亦無功,他們的師既非中央部隊,又不屬東北軍系統,因此只能維持自身存在,不被淘汰而已。父親聽到這個實情,也只能在口頭上鼓勵勸勉而已。

沈師長感歎的說,屬於東北軍的第一 ○九師和一一 ○師,兩師作戰失敗,師長陣亡,張副司令電請中央補充兵員,得到的答覆是兩師番號予以撤銷,不予補充。請求對陣亡師長的撫恤,也得不到批准,更別說師長以下的部屬了。他指的是東北軍第六十七軍一一 ○師一九三五年十月初從延安回防甘泉,在大小嶗山受到紅軍伏擊,師長何立中陣亡的戰役,以及同一年十一月,東北軍第五十七軍一 ○九師在陜西直羅鎮受紅軍圍攻,造成大量兵員折損,師長牛元峰陣亡的戰役。

 

西安事變紀念碑。(風之輕揚@Wikipedia/CC BY-SA 3.0))
西安事變紀念碑。(風之輕揚@Wikipedia/CC BY-SA 3.0))

張學良為自己的陣亡部隊官爭取撫恤而受挫,反應是激動的。在「西北剿總」,當我父親此次父親奉命視察東北軍各部隊的後勤業務,每對某一部隊視察完畢,就停留一天,將應該報告的事項以及建議各點,都繕寫清楚,每一部隊訂成一冊,連同部隊的編報表冊,裝訂成一份完整的報告,另外又加寫了一份提要,將重點簡明列出,放在卷首。等到父親一行人到各部隊視察完畢,又在咸陽多留一天,整理全部報告,連同部隊原件,每個部隊一份,一共有十多份。為了方便長官閱讀,又寫了一份「視察各部隊報告」的總提要。然後由咸陽回到西安。

父親當天就打電話向張學良報告,請示何時可以晉見。張副司令立刻就要父親去見面。他對父親帶去的全部視察報告和有關每一個部隊視察要點的提要,很感滿意。後來參謀處(第一處)處長徐方將軍告訴父親,張學良把報告交給他時,對父親大為讚賞,說父親提交的報告,又詳細又簡明。視察的旅途時間緊湊,回到西安當天就呈遞報告,這樣的工作效率是他前所未見的。

父親略感蹊蹺的是,這次見過張副司令後,似乎就沒再見過他。父親視察歸來,對出差期間自己處內的業務需要瞭解,也要同其他各處溝通。而我母親正好就在這幾天從南京來西安遊玩,到十二月十一晚上,才由西安乘坐隴海鐵路火車返回南京。誰知第二天清早,一轉瞬間就發生了西安事變。

*作者閔錫慶為民國將領兼國大代表閔湘帆之後,是美國第一位取得律師執照的女性華商穆斯林,現為美國民主黨員,多次代表參選,積極推動移民與婦女權益。本文選自作者新作《親歷西安事變的穆斯林將軍:追尋先父母的足跡》(秀威資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