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人權教育不可橫柴入灶

2023-12-04 05:50

? 人氣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批評教育部,要求各級學校嚴守行政中立,不能動用行政資源支持或反對特定政黨。(資料照,柯承惠攝)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批評教育部,要求各級學校嚴守行政中立,不能動用行政資源支持或反對特定政黨。(資料照,柯承惠攝)

在許多人的大力鼓吹下,臺灣的人權教育自1994年起,慢慢的從遮雲蔽日,到今天的曙光已現。雖然有許多學者及人權倡議者對人權教育的發展還有很多的不滿,但人權教育作為現行體制的一部分,其地位已然穩固,是不分政黨都接受的教育理念與作為。中華民國在臺灣之所以和中國大陸不同,正在於中華民國走上了自由、民主與人權的道路。人權教育作為鞏固民主體制的一部分,有誰能說不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在今年(2023)10月中,「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黨產會)與新竹高級中學(竹中)合辦了人權教育研習,卻引起了軒然大波。先是「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在10月16日發出新聞稿批評教育部:一方面要求各級學校嚴守行政中立,不能動用行政資源支持或反對特定政黨;但另一方面,桃、竹、竹、苗的高中職卻收到竹中與黨產會合辦「黨產議題研習活動」的邀請公函。緊接著在10月19日,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邀請教育部長潘文忠及黨產會主委林峯正等人,針對此項活動所涉及的議題提出報告與備詢。

潘文忠在質詢前後表示,黨產會與竹中合辦的這項活動完全合法,是一項與人權教育有關的常態性教師增能活動,沒有政治力介入校園的問題。他以三個理由來支持他的立場:一、黨產會是依法設置的機構,依其職權可以推動與轉型正義相關的教育活動;二、教育部在整個活動中並沒有扮演主導的角色,那研習會是竹中教師自發籌辦的活動,學員也都是自願參加;三、人權教育是《108課綱》當中的重要議題,作為普世價值的人權理念與國家轉型正義的推動,一直都是教育政策的一部分。

黨產會主委林峯正也表示,高中教師在缺乏人權教育教案的情況下與黨產會合作,希望能為自己增能,所以沒有政治力介入的問題。

民進黨立法委員的意見更加尖銳。他們說,作為合法機構的黨產會依教育部《國家轉型正義教育行動綱領》來主辦人權教育,並不是什麼壞事,相關的指控不僅是誤解,更是扭曲了人權教育。

在人權理念及人權教育已經擺脫政黨色彩羈絆的前提下,為何此次黨產會與竹中合辦的活動竟然引起了波瀾?爭議點在兩個地方:一是這個活動到底有沒有政治力的介入;二是人權教育的推動在理念上固然沒有問題,但在實施上卻可能引起大家的猜忌。

從合法性(legality)的角度來看,潘文忠、林峯正和民進黨立委告訴我們的是:黨產會與高中合辦與人權有關的研習,沒有觸犯《教育基本法》第6條的教育中立原則,也沒有牴觸所謂政治中立和行政中立的觀念。[1]

但許多關心國內政治的人卻以為,黨產會雖是國家依法成立的行政組織,但因組織成立之目的及法定任務具有政治針對性,已非一般行政機關所可比擬。再者,黨產會成立的依據,乃立基於符應轉型正義理念的《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而這條例是立法院多數暴力假民主程序所通過者,本來就具有極高的政治爭議性。所以上述潘文忠等人的回應,是昧於事實的欲蓋彌彰之詞,如此行為的本身亦是足以成爲反民主、反法治的負面教材。

也因為黨產會成立的特殊背景,它的一舉一動都引起很多的政治紛擾,也導致了許多法律訴訟。對黨產會作為不以為然者,不只是受到波及的國民黨及過往與國民黨有密切關係的組織,還包括了一些懷疑當下執政黨已實際走上過往黨國體制之路的社會人士。

被波及的國民黨以為,黨產會的一舉一動都在打擊國民黨,意圖將國民黨汙名化,進而削弱國民黨在爾後政黨競爭中的政治能量。與國民黨在過去有密切關係的組織(如救國團),操心的是原來合法屬於它們的財產,在黨產會的窮追猛打之下,一夕之間蕩然無存,損及組織的生存與運作。擔憂民進黨走上之前黨國體制不分的人則懷疑,民進黨政府在取得了原來屬於國民黨及相關機構組織的財產後,會讓這些財產落到民進黨特定派系或人士的手中。

由於黨產會在政治上引起的不安及近年黨國體制復辟的徵兆,這次黨產會與竹中以人權教育及轉型正義為名的增能活動,自然引起大家對政治勢力進入校園的質疑。根據現場教師的反應,即使是現在的高中生也認為,教師口中的轉型正義其實是執政黨的宣傳工具,缺乏多元的觀點。

在此可以指出的是,當前人權教育的推動不只是教育部在用力,許多政府機構,乃至許多民間的團體(如人權促進會),也都在努力當中。文化部的人權博物館推廣人權教育已有多年;新成立的國家人權委員會也有推動人權教育的任務,未來我們也可以看到這個委員會的積極作為;司法院、法務部及考試院的文官學院都有人權教育和訓練的課程。這些機構的作為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引起社會的爭議,為什麼黨產會涉入的人權教育就引起社會和反對黨人士的側目?在人權理念中,的確有些議題具有爭議性,如死刑的廢除和同性婚姻。為了避免校園當中的紛擾,教育部在這些議題上,都非常的謹慎,不讓這些議題在校園中引起太多的爭端。為什麼在黨產這件事上,教育部卻採取了挑起紛擾的做法呢?這背後有什麼盤算或不得不然?

站在教育的觀點,爭議性的議題不是不能討論和處理。但考慮到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及避免教育成為當政者灌輸的工具,教育工作者(乃至教科書)在處理這些議題時,都應採取公平開放的立場,也就是把爭議各方的意見一併呈現,以便能讓教育活動的參與者在了解爭端後,能自行決定自己的看法和立場。培養獨立自主、能抗拒威權的個人,一直就是近代「啟蒙」以來的教育理想。我們在推動人權教育時也應堅守如此的理想。

我們樂見人權理念及人權教育的推動,但也希望相關單位能採取循序漸進的做法,先避免太具爭議的人權議題,避免橫生事端,讓人權理念和人權教育的推動成為民主持續發展的活水源頭。

 

註:

[1] 《教育基本法》第6條規定:「教育應本中立原則。學校不得為特定政治團體從事宣傳和活動。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亦不得強迫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及學生參加任何政治團體或活動。」

*作者為諄筆群主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