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伯泉觀點:楊柳學風─台大心理系劉英茂與楊國樞的影響

2023-11-26 07:00

? 人氣

為台灣本土心理學研究奠定基礎的中研院士、台大教授楊國樞。(中研院官網)

為台灣本土心理學研究奠定基礎的中研院士、台大教授楊國樞。(中研院官網)

這些年台灣高等教育的學術精神益發飛揚,還是益發形式主義沉淪呢?這個問題不是簡單的二分法,但是可能很多人感嘆說,大約是後者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還有值得紀錄的學術精神典範嗎?筆者刻記一個「楊柳學風」典範,台大心理系楊國樞與劉英茂教授,合稱「楊劉」,由於劉英茂是柳營人,因此筆者音轉為「楊柳學風」,自在風行。心理系舊館就在醉月湖畔,楊柳自在,風行草偃。台大心理系每週固定一場Seminar,舊館Seminar研究室小小的,劉英茂(以下簡稱L)是實驗心理學家,楊國樞(以下簡稱Y)是社會心理學家,兩者的研究方法不同,經常在Seminar言詞交鋒,但始終是一種透明澄清的學術論辯精神,涵蘊理性。

台大心理系1949年風雨飄搖創系維艱,台大圖書館長蘇薌雨穩住心理系,擔任系主任長達20年。L是台大心理系第1屆,取得美國伊利諾大學博士回台,蘇薌雨將系主任交給L。按傳統與學識,L至少可比照擔任幾屆的系主任,但L卻只擔任1屆(兩任),立即交棒,分散權力,建立系務會議制衡權力制度,當時心理系幾乎號稱是台大最民主的系,這是L在受訪影片中的自證貢獻。這種民主氛圍與L的風範有關。L指導筆者的過程中,有一次L帶研究生精讀一本最新的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roach的認知心理學專書,讀到最後一章,講到作者已出任美國一個重要行政職位。L突講了一句課外話說,這位作者的研究發表將衰減了....。這句話有點突然,筆者一直記得,印證我對L的學術概念之理解,L不是不重視權力資源,L曾感慨美國學者的學術資源比他豐富,但L對權力謹慎節制。當時台大心理系這種整體學術氛圍,與筆者後來在其他多所大學甚至學術殿堂中研院,看到的氛圍不太一樣。L示範的學術精神與結構氛圍,培育透明澄清的楊柳學風。

楊柳學風影響台灣

台大心理系透明澄清的楊柳學風進一步影響台灣社會。1989年6月22日Y發表「我們為什麼要組織澄社」,並擔任澄社第一任社長(1989-1991),在KMT與DPP競爭態勢之間關心國是,而且在組織章程清楚訂定分散疏遠權力條款「出任黨政職務者視為自動退社」。澄社第2任社長瞿海源(1991-1993)與第3任社長黃榮村(1993-1995)均出身於台大心理系,堅守澄社的透明澄清精神。

從政治戒嚴時期到解嚴,Y主編政論思想雜誌與結社,被KMT當權者並列台灣四大毒草。但其實很少上街頭「運動」,也許少數甚至唯一的一次是1990年非常關鍵的「反軍人干政」,他以澄社社長身分挺身擔任召集人。為什麼說關鍵?因為軍人出任行政院長(1990-1993),代表兩種可能,其一是軍人力量延伸到行政權,軍權擴張,很可能民主倒退非常危險。其二是下險棋,軍人出任行政院長,拔除軍權改以其他更效忠民主政權的將軍掌軍權。台灣面臨歷史轉捩點,澄社楊國樞站出來,反對軍人干政,將社會力量導向第二種可能。這是非常關鍵的時刻,筆者二話不說跟著Y在「新公園」過夜,似乎台大心理系的其他同學也不敢來。早晨睡眼惺忪輪到我坐在新公園博物館大門前舉牌抗議,照片竟登在當天自立晚報的頭版,嚇我一跳。還好在高雄的父親沒看到報紙頭版,不然228事件時幸好因新婚躲過一劫的父親,一定很擔心很反對筆者「參政治」。後來Y跟筆者說因擔任召集人被KMT「罰款」處分。

「軍人干政」時期,軍權擴張不會風平浪靜。隔年1991年5月9日軍警調衝入清華大學校園抓學生,以違反「刑法100條(所謂開推土機來分裂國土的唯一死刑笑話)」逮捕清華研究生廖偉程,以及也是台大心理系出身的社會系教授葉啟政的學生陳正然等。葉啟政結合一批教授揭竿而起,拯救學生的性命。5月15日筆者也發起台大心理系的罷課與抗議演講活動,Y親臨演講支持罷課,台大心理系有史以來幾乎是唯一的一次罷課,竟然突襲成功。當時台大約一半的系罷課成功,震驚立法院啟動修法。Y是熱誠透明的公共知識份子,在關鍵時刻引領台灣社會力量化解台灣民主倒退的危險,學術上也是華人本土社會科學的旗手,典型永在。

Y曾私下跟筆者說:如果我是你的指導教授,一定不會讓你寫你博士論文的題目(論世俗與純粹的形式主義),你的指導教授黃光國有點呆啦!你畢業後,要寫什麼研究,沒人管你,但現在是博士論文,很多審查者在看,你的博士論文不安全。這種安全觀點與黃光國的指導觀點南轅北轍,黃光國認為博士論文就是一位學者一生的關鍵,全力以赴發揮創造力,不要左顧右盼,「不患無位,患所以立」。Y也曾拒絕筆者一篇批判本土心理學思想的論文在本土學刊發表。但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是當時台大心理系的學風,瞿海源對Y的學術批判比我更尖銳,均無損師生情誼。Y是君子,雖然有時如黃榮村笑談,Y是「左聯民主先鋒、右聯青年導師,橫批為德不卒」,幾經形式的博士論文事件折衝與辯論,他不情願但讓步,這是楊柳學風的理性風範。

現任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當年有一次上街頭後,大家在濟南路三段魚餐廳小吃,林佳龍向筆者說,很羨慕你們心理系,我們上街頭是一條龍,回到系上立即變成一條蟲,怕秋後清算,你們心理系不會。確實如此。而Y口中,有點呆的黃光國老師,後來也上了街頭,思想上走得更遠更呆也更不呆。筆者在博士論文前記寫著「感謝本系自創系以來所形塑的學術討論風氣----使我能夠有機會試著去發展一項既與傳統在某種程度背離,又涵蘊批判興趣的理論性研究」。楊國樞院士2018年7月17日以87歲高齡離世,胞姊畢業於台大心理系的蔡英文總統親臨紀念會致詞:Y是「促成臺灣民主化的關鍵推手」。

劉英茂85歲仍發表學術演講,演繹與歸納思考的實驗研究。(作者提供)
劉英茂85歲仍發表學術演講,演繹與歸納思考的實驗研究。(作者提供)

楊國樞熱誠,劉英茂冷靜

楊柳學風劉英茂國家講座教授2023年11月8日以94高齡安祥離世。楊國樞熱誠,劉英茂冷靜,楊柳學風,一冷一熱。行政院自1976年起定期表揚傑出科學與技術人才,直至2022年的47年間僅175個研究系列,獲得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2005以前稱榮譽獎),平均一年僅頒發3.7件(2021年只有1件獲獎)。這175件傑出科技獎絕大部份是理工類,僅有約8件是人文社會領域,L的研究是8件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之一。中央研究院院士楊國樞前副院長Y,1973年在台大升聘為正教授,1978赴英國制的香港講學,僅受聘為英國制Senior Lecturer。L於1983到英國制香港中文大學,其研究成果在全球百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被聘為英國制罕見的Professor。

筆者1980與1982年跟L做實驗寫學士論文與碩士論文。1983年L於53歲時到香港中文大學,1985年L回台大退休為名譽教授,繼續轉到香港中文大學開創心理系。1993年63歲L到嘉義中正大學剛成立的心理系,1995年擔任特約講座教授,1996獲行政院傑出科技獎,2000年70歲轉任榮譽教授,但L沒有「榮退」,仍維持研究,直到大約2017年87歲左右才離開中正大學回到台大旁的溫州街。但回溫州街不到一個禮拜,L在外面行走時,嚴重摔倒傷到腦部送醫急救,持續復健到94歲離世。L超過60年的研究生涯,除赴美國攻讀博士的時間之外,台大超過24年,香港中文大學約10年,中正大學約24餘年。L生活儉樸,十分冷靜規律,根本就無所謂「榮退」,而是持續「榮進」研究,學術典型永在。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學者最有希望拿諾貝爾獎的前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稱呼L為舅舅。翁啟惠在台灣社會無法理解他時,孤獨冷靜的持續在實驗室,爆量發表研究,與L屬於同類型。

前教育部長現任考試院長黃榮村是劉英茂指導的第1位博士。(作者提供)
前教育部長現任考試院長黃榮村(左)是劉英茂指導的第1位博士。(作者提供)

楊柳學風與本土學派

筆者2023年10月29日在風傳媒的專文「台灣精神騎士黃光國」,提到「中研院李遠哲院長、翁啟惠院長時期,基本上都支持中研院恢復心理所,但曾志朗卻跳出:中研院不需設心理所,改設認知神經語言科學所即可。更諷刺的是曾志朗歧視KK(黃光國)是『偽科學者』,KK卻榮登『全球頂尖科學家Scientist』,而所謂的科學家曾志朗院士,卻沒進入全球頂尖科學家。這項反差對比十分強烈」。L與吳瑞屯、周泰立有關「漢字認知心理語言歷程」的系列研究,1996年發表於著名的Cognition期刊,提出不同於拼音文字研究者的發現及觀點,反對曾志朗院士的中文系列研究。簡言之,曾志朗院士的理論基本上向著英語世界的權威理論,L則提出與英語世界權威理論不一樣的華文獨特理論。楊柳學風均反對西方理論素樸地套用在華人或華文,而提出本土華人理論或本土華文理論,亦即楊柳學風的本質相同是「本土學派」,雖然L從來不說自己的研究親近Y式本土心理學研究。L指導筆者的過程中,曾經笑笑地將筆者整段的Y式本土心理學論述刪除。

最後,僅以L指導筆者時的一首「七言歌致謝」,趣談楊柳學風。學士論文也是L指導的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校區心理系前主任李清澤表示:回台大心理系客座時,安排陳取寬師父教太極拳國寶,「教授班」有Y與L及吳英璋等,Y沒繼續堅持太極,L則把太極拳生活化,伴其一生。研究生的生活有時孤寂,下暗棋與打籃球是生活趣源。那時筆者小小號稱是心理系舊館的暗棋王,現任考試院長也是前教育部長黃榮村是L的第1位高才博士生,他在心理系舊館非常不服,暗棋只是憑運氣加一點機率,他絕頂聰明又教機率統計,哪有什麼暗棋王?於是向筆者挑戰暗棋,筆者說,也許我會連贏10盤。於是黃榮村向我正式挑戰,結果他竟真的連輸我10盤。怎麼可能?後來,黃榮村再向我挑戰一項生態水族缸的魚類社會行為小實驗,他又輸了,在台大側門辛亥路餐廳擺一桌見證。L盯著研究生不讓我們下暗棋,研究生彼此雪中送炭,因此筆者碩士論文的前言以七言歌致謝,如今2023回看,滄海桑田仍甜甜:

劉師英茂釘得緊

實驗早做少下棋

留在系館快看書

莫教受試溜掉了

變異分析錯誤率

速示器前別偷看

英璋榮村亦師友

太極球棍提攜多

.......................

.....有道是.....

滄海桑田仍甜甜

物是人非卻人怡

留在台大心理系

不失為不是不智之舉!

*作者的學士與碩士論文由劉英茂指導,也是楊國樞學生。台灣華語社創社長,遠東科大前副校長,2004-2006國家對外華語文教學政策委員會委員兼首任執行秘書。曾專任於中央研究院民族所、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系、長庚大學醫管系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