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倫觀點:暗夜中的白紙運動與彩色的萬聖狂歡

2023-11-04 07:00

? 人氣

上海民眾的萬聖節裝扮:大白、魯迅。(翻攝微博)
上海民眾的萬聖節裝扮:大白、魯迅。(翻攝微博)

張揚自我 反抗皇權、父權和夫權

在過去多篇文章中,筆者曾將中國幾十年改革開放帶來的一個最重要的社會變遷概括為「主體的復歸」,這一次年輕人再一次對此給與證明。在習近平的治下,中國的生活變得日漸乏味,沉悶,枯燥,暗淡,一種虛假空洞的文化氛圍籠罩彌漫著,公共表達空間被急劇壓縮,年輕人生活壓力日重,歡娛的權利這些年被剝奪得幾乎殆盡,貧窮失業開始威脅著他們,因此成為要「躺平」的「最後一代」,但他們不甘心,要奪回與生活生命相連的色彩,從肅寂,單一的白紙的白色到紛呈跳動喧嘩的多彩,年輕人們在奮鬥,在宣示,我們是人,完整的人,我們要的是主體的公民權,女權,支配自己的身體,性,自己思考,汲取信息的自由,生活的快樂,而不是習近平藏在冠冕堂皇的現代語言下那種腐舊不堪的皇權、父權、夫權的壓制。他們用這特殊的節日來宣洩日常的壓抑,用鬼來批判人,借怪異荒誕來諷刺針砭時事,與壓制的權力對抗,展示面向未來的希望。用這種成本低廉的形式,在街道這個舞台,公共空間中,完成一次主體性的表現,一種自我的perform 。沒有組織的狂歡,卻可以有序進行,展現了這些年輕人的公民素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前年「隱入塵煙」電影上映時,筆者曾擬以「一首非主體性生存狀況的悲歌」來撰寫一篇評論,最終因工作擠壓,時間匆忙,健康因素,未能成文,只留在電腦中一個半成品。那部電影其實是一個隱喻,對中國人非主體生存狀態的深刻的隱喻。電影最後是以那對被人蔑視,忽略,嘲笑,盤剝的夫妻的死亡來終局的,他們的主體性最後只能通過死亡,意外與自己選擇的死亡來達成,以死亡抗拒他人,社會對他們的踐踏及不公。而鬼節上海街頭的那些年輕人是不會甘於這種命運的,他們要他們的主體性得到展示,承認,保護的社會空間,一種圍繞這種主體性的文化構造與制度再建,其核心是自由,多樣性與寬容。

從文化的視角看,這些年中國傳統節日相對衰落,除有現代生活帶來的普遍性的節日淡化現象外,其中一個特殊的原因就是,對主體性日漸強化的年輕一代來講,這些中國傳統節日「解放」「自由」的氛圍不夠,吃重於玩,儀式規矩大於內心的情感抒發,所以,有年輕人更多對西方節日的喜好。這當然有求新好奇的心理動因在,但希望一種更自由自在的節日活動,一種更具文化的內涵,純真的互動,意外的驚喜,少些外在社會性的約束的節日的心理,肯定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中國文化面臨的再造,更新的挑戰,在節日上也不例外,此次上海魔都年輕人的鬼節狂歡,再次展示了這個議題。對千年儒家加皇權造就的總體上講缺乏「狂歡」這種本質上是自由奔放要素的節日文化的中國,上海這場狂歡在節日文化上講也是具有革命性的,是上海作為中國最早面向世界的城市近兩個世紀的現代歷程,改革開放四十年歷史的醞釀,經時下的種種事變刺激誕生的一個產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