紗袍顔色米湯嬌,褂面洋氊勝紫貂:《乾隆的百寶箱》選摘(4)

2023-11-18 05:10

? 人氣

其他筆墨、錦匣、燈畫、皮革等也和宮廷製造作坊有淵源。服飾方面,辛亥革命後,官員不再以毛皮服飾區分階級等第,製作男性衣領、袍褂等服飾減少,但女性依舊穿著大一、斗蓬、女袍。又有以貂皮和狐皮製作領袖、圍巾、帽子等。各種居家的皮縟皮毯仍有其市場。民國時期,每年秋後即為批貨之期。若外銷則上海、南京、漢口、山東、河南、江西、湖南、廣東等處客商每逢入秋,即來北平採購,其中以上海為最多。至於對外貿易,皆由天津各洋行之出口商到北平收購,洋行多為猶太人所設。如新華洋行、好士洋行、遠東洋行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南京人在北京執工商業者曰「緞莊」,凡靴帽之才皆聚於此。又有織工,昔內府設綺華館,聚南方工人教織於中,江寧織造選送以為教習。又織絨氈者亦南京人,能以金線夾絨織之,璀璨耀目。由此看來內務府的工匠係來自江南地區,教導工人的織絨氈服飾等。北京的作坊或商鋪在乾隆時期即組織行會,如浙江人的西金行會館、正乙祠會館,山西人潞安會館、臨汾會館等。這些會館碑刻資料觸目皆是,凡有志於宮廷史、社會史、經濟史研究者皆可找到材料。

*作者賴惠敏,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任臺灣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本文選自作者著作《乾隆的百寶箱:清宮寶藏與京城時尚》(八旗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