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十週年:東南亞是受益者、還是受害者?

2023-10-03 12:00

? 人氣

越南街頭。(AP)

越南街頭。(AP)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已滿十週年。回顧其在東南亞的發展,當地部分人士認為,「一帶一路」改善了當地經濟狀況,但學者提醒,「一帶一路」也有其政治目標,且北京恐因與東南亞的緊密關係,做出軍事或經濟脅迫。此外,東南亞民眾及觀察家也認為,「一帶一路」加劇了美中在東南亞的角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無論是經濟貢獻、與「灰產」的連結,抑或是延伸出的環境問題,這些「一帶一路」所帶來的正面或負面影響似乎顯而易見。然而,有觀察家提醒,以經濟發展為主軸的「一帶一路」倡議的弦外之音,恐怕具有某種政治考量。

以經濟發展為名卻夾帶政治目標?

美國智庫外交政策研究中心(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資深研究員費利克斯·張(Felix K. Chang)9月中發表一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政治重於經濟》(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Politics Over Economics)的分析報告,指出雖然「一帶一路」倡議最初宣稱為連接亞洲、歐洲和其他區域所需的物流和運輸基礎建設發展提供資金,讓所有「一帶一路」的成員國從中受益,但十年過去了,「一帶一路」的目標卻逐漸偏離最初的願景。

費利克斯·張在報告中說,中國現在已將「一帶一路」的目標,從為復興絲綢之路的物流和運輸基礎設施開發提供融資,擴展到為北京支持、並由中國資金承保的任何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融資,但「一帶一路」不斷變化的目標表明,其最終意圖可能變得更加政治性而非經濟性。

費利克斯·張認為,無論中國選擇怎樣的「一帶一路」道路,「其經濟邏輯越曲折,其政治維度就越明顯。雖然『一帶一路』的經濟目標可能不斷變化,但它仍聚焦政治目標」。

台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所長陳建甫在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表達了與費利克斯·張類似的看法。陳建甫說,這十年來,「一帶一路」影響的不僅是基礎建設上的經濟層面,更觸及到政治層面,甚至開始逐漸對西方價值提出挑戰,而這樣的影響力似乎特別在東南亞迅速擴散。

中共對東南亞輸出價值觀

陳建甫說:「在『一帶一路』的所謂的經濟的這樣的一個範圍裡面,其實就已經夾帶了很多類似像文化、語言(的影響),甚至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孔子學院,都是在利用這樣的一個方式去說好中國話或中國夢,要把這樣的一套中國的理想帶到其他東南亞國家。過去東南亞是多元文化的一個社會,慢慢的,中國已經(在東南亞)成為一個不能夠分割的價值、經濟體系,甚至(在)政治、外交(上)的一個影響力。」

佛光大學的陳尚懋則分析,其實仔細檢閱中國官方有關「一帶一路」的文件,其對於相關工程或是計畫並沒有很明確的定義,而這種標準上的模糊,讓「一帶一路」計畫可以包山包海,從硬體基礎工程建設、到軟性的漢語教學等,這就給了中共可乘之機,藉其在東南亞傳播中國世界政治觀。

陳尚懋告訴美國之音:「中國大陸在之前有漢辦、有孔子學院,在過去十年的影響力是相當相當大的,尤其在東南亞國家。進行漢語教學之際,它也會把它的一些價值觀含在裡面,它會去宣傳中國大陸政府在過去所做的一些努力等等。大家看到的『一帶一路』,可能都是集中在交通建設設施聯通的部分,但是我覺得更值得大家關注的,反而是中國大陸藉由『一帶一路』,把這樣的一種價值觀,透過這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到它想要去影響的國家之中。」

孔子學院總部總幹事許琳曾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直言不諱地指出,孔子學院的存在就是為了輸出中國共產黨的價值觀,不論對像是美國斯坦福大學,還是在社區裡的中小學校。

不過,對於中共是否成功透過「一帶一路」影響他國的價值觀或意識形態、抑或是帶來較正面或負面的影響,數名東南亞民眾則對美國之音表達不同看法。

東南亞民眾怎麼看?

目前就讀於印尼總統大學國際關係學系的塔瓦盧揚(Jessica Catherine Tawaluyan)表示,雖然「一帶一路」倡議可被視為,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愈來愈多機會在世界各地代表或定位自己的一種方式,但「無論我們透過『一帶一路』合作能獲得多大、多好的利益,在意識形態上,我們仍然堅持自己的立場」,也就是說,她不認為印尼堅守的尊重信仰自由、人權和社會正義的價值觀,會因「一帶一路」而有所動搖。

柬埔寨智慧大學國際關係學系學生琳哈格(Chea Leanghak)則對「一帶一路」對柬國的影響力樂觀以待。琳哈格說,雖然「『一帶一路』倡議在一些包含東南亞等國家一直存在爭議」,但柬埔寨因為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希望透過投資加強基礎建設、促進經濟發展和柬中之間的合作,「『一帶一路』倡議極大提振了柬埔寨經濟,改善當地民生」。

不過,位於越南胡志明市的自由譯者、因議題敏感而以筆名接受美國之音訪問的枝郎(Chi Lang)則認為,中國「一帶一路」是由其地緣政治和經濟目標驅動的一項倡議,而這些目標似乎更著重於建立符合北京利益的全球新秩序。

枝郎說,即便中國在東南亞的「一帶一路」計畫將對中越之間的關係產生重大影響,但在他聽到部分觀察人士稱「一帶一路」可能造成債務陷阱的說法後,他對「中國在其他國家日益增長的經濟實力感到擔憂」。

枝郎的看法與參與星國智庫年度民調的多數東南亞民眾意見相符。根據新加坡的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ISEAS-Yusof Ishak)的《東南亞態勢:2023》和《東南亞態勢:2022》的調查報告,中國在今年和去年均被認為是對東南亞最具政治和戰略影響力的國家,但2023年有44.3%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對受訪者來自的國家日益增長的經濟主導地位和政治影響力,可能惡化他們對中國的正面印象。在去年,這項數據則達50.7%。

對此,菲律賓大學迪里曼分校(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Diliman)政治學助理教授吳安平(Jan Robert Go)說,參與民調的受訪者的想法恐與中國近年來在南中國海的軍備擴張動作有關。東南亞多數民眾憂慮,只要中國與他們的國家的關係愈趨緊密,恐有一天遭受來自北京更大的軍事或經濟脅迫。

吳安平告訴美國之音:「至少在東南亞在很大程度上,當他們試圖在經濟、政治上與中國建立聯繫時,無論是(中國的)『一帶一路』或是其他倡議、抑或是其用任何形式擴展的軟實力,南中國海議題均是考慮因素之一。因為中國顯然在東南亞具有經濟和政治上的優勢,因此,如果中國對東南亞國家有任何要求,如果他們想繼續獲得中國的支持,東南亞國家幾乎沒有選擇,只能照辦。」

美中對抗將影響「一帶一路」在東南亞的走向

在中共這項全球規模最大的基礎建設投資計畫之一滿十週年、美國的拜登政府則持續強化印太戰略之際,東南亞另有數名民眾不約而同對美國之音表達,「一帶一路」正加劇北京和華府在此區域進行地緣政治角力的看法。

印尼總統大學國際關係學系學生穆利亞(Rizqita Cahyani Mulia)表示,印尼和其他東協國家「太依賴且太容易受美國影響」,因此她樂見中國透過「一帶一路」在東南亞增加其影響力,「我不認為我們只依賴一個國家或只被它影響是好事,所以有另一個國家(增加影響力)實際上是好事,可以藉此達到平衡。」

在柬埔寨金邊國際大學國際關係學係就讀的潘秀美(Phan Sivmeymey)也認為,東南亞應該在西方的自由、民主主義、以及中國的共產主義價值觀之間取得平衡,但她並不正面看待中國透過「一帶一路」在東南亞日益擴張的影響力,因為這可能讓中國「可能有權力創造基於中國標準的區域規則,這會(對東南亞)造成威脅。」

德國前外交部長嘉布瑞爾(Sigmar Gabriel)曾在演講中警告,中國是目前唯一擁有全球政治系統性目標的國家,但它與西方傳統的民主、自由和人權理念不同。嘉布瑞爾說,中共正在利用「一帶一路」創造不同於西方的價值體系,將民主與獨裁的衝突推向前線,他呼籲西方國家對中國的計畫做出回應和替代方案。

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資深研究員西瓦格(Siwage Dharma Negara)則對美國之音表示,他並不認為中國正利用「一帶一路」倡議,強行將共產或是威權主義推廣至東南亞,「一帶一路」也持續對東協帶來潛在的經濟動能,但有鑑於美中在東南亞的競爭愈演愈烈,「一帶一路」未來在此區域的投資,將可能發生變化。

西瓦格說:「無庸置疑,任何國家都應該保持警惕,因為任何事都可能改變,如果中美之間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東南亞)當前的發展可能會喊卡。許多國家已註意到,中國目前聚焦的『一帶一路』和其他經濟合作可能會改變。但這並不意味著『一帶一路』不好,只要它能夠繼續提供合作的國家或夥伴必要的資源來發展他們的經濟和基礎設施,那麼我認為他們仍將有合作空間。」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