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最安全的地方卻最危險!高達4成民眾溺水地點不是「近海」而是...

2018-09-09 08:20

? 人氣

據消防署資料顯示,高達41.4%的民眾於「溪河」處溺水,近5年累計達1354件,在所有溺水地點中居首位。(陳明仁攝)

據消防署資料顯示,高達41.4%的民眾於「溪河」處溺水,近5年累計達1354件,在所有溺水地點中居首位。(陳明仁攝)

宜蘭海邊日前在短短2小時內發生3起溺水意外,造成5死1失蹤的悲劇,頓時嚇壞不少眾人,有人甚至懷疑:「莫非是因今年普渡貢品準備得不夠澎湃所致?!」根據消防署的救溺勤務統計顯示,國人每年溺死人數(原因包括戲水意外、失足落水、自殺、社會事件等)約有3、400人;惟2017年的溺斃人數更創下死亡人數498人、32人至今下落不明,亦是近6年國內相關統計的新高記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地處亞熱帶,加上又是四面環海的島國,每到炎熱的夏天,戲水不免成為多數民眾尤其是年輕人消暑的必遊活動。惟一般人或許以為,變化莫測且不時還會出現噬人「瘋狗浪」的大海,鐵定是大、小水域中的危險之最。惟事實證實,小至水桶、浴缸、池塘,大至水庫、碼頭、汪洋…,「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風險」,涉足其中者事前的安全裝備,以及意外發生時處置態度,往往才是事情能否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關鍵。

20180908-專題配圖,花蓮,台1 1線,海岸線,磯碕海水浴場,安全海域,救生員,外國遊客玩浪。(陳明仁攝)
許多民眾喜歡在天氣炎熱時到海邊戲水,然而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風險,應隨時保持安全意識。(陳明仁攝)

比「近海」危險!41.4%民眾溺水於「溪河」

消防署人員指出,或許對深不可測的大海更添一份敬畏之心,所以要到近海甚至外海進行各種休閒活動時,多數人都不敢過度掉以輕心,期間全程穿著救生衣更是基本常識。

影響所及,根據我消防單位近5年累計進行3269件救溺勤務的地點統計,反而是看似殺傷力較小的「溪河」1354件、比例達41.4%居首;其次才依序是「近海」829件、「圳溝」286件、「碼頭」197件、「湖潭」129件,占比分別為25.4%、8.7%、6.0%及3.9%。

20180907-1a第四段 溺水表_05近年消防單位救援溺水地點比較表。
國內民眾最常溺水的地點為「溪河」,高達1354件,其次才是「近海」地區,高達829件。

不過,由於消防署這份統計資料除了不慎發生戲水意外或失足落水者,還涵蓋了投水自殺者,或消防單位據報趕到現場時,撈起的已是一具往生多時的浮屍,短時間也難以查明當事人究竟是發生意外、自殺,甚至是否遭人毒手?碰到類似情況,即使消防弟兄一身救難本領,也難以起死回生,故歷年整體救溺獲救率都很難突破40%。

20180907-1a第五段溺水表_07近年消防機關實施救溺勤務成果統計。
國內消防單位近幾年成功救援溺水民眾的比例,大多都在40%以內,唯獨2014年成功突破達42.7%。另外,2017年溺斃死亡人數與失蹤人數皆創下6年來新高,該情況值得關注。

全球每年37萬人溺斃 每小時葬送42條生命

更甚者,統計顯示,一直以來國內最常需要消防單位出動進行救溺勤務的首要原因,竟然是「自殺」!光是近5年就累計多達806件,比例佔整體救溺通報勤務件數24.7%,其次才是原因複雜的「浮屍」531件、比例16.2%;至於真正因意外發生的溺水事件,包括「戲水」415件、「失足」358件、「垂釣」222件、「工作」177件,比例則分占12.7%、11.0%、6.8%及5.4%。

20180907-1a倒數第六段 溺水表_06近年消防機關救溺溺水原因分析。
根據消防署資料顯示,近5年為了「自殺」而溺水的人數高達806人,佔整體救溺通報勤務件數24.7%。

有鑑於主動性的自殺、他殺,與被動性的失足、戲水、垂釣、工作等落水意外,其發生原因及預防方式都大相逕庭,故在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公布的「全球溺水報告」中,是排除自殺及他殺溺水事件的。

即使如此,WHO推估全球每年因意外溺斃的總人數,至少仍有37萬2000多人之數,換算平均每小時就有42條寶貴生命因此葬送,且高達90%集中在缺乏水上救難措施的中低收入國家;死者逾半數年齡層集中在25歲以下;又男性約是女性的2倍;更甚者,溺水在全球各國都是兒童與年輕族群不可忽略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

「意外淹死及溺水」成第4大死因!全年死亡人數達342人

以WHO的調查報告對照衛福部近年公布的國人十大死因調查,近年「事故傷害」多居我十大死因第六位,以2017年為例,其僅次於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全年共造成6965人死亡。其中首要次因又首推「肉包鐵」的機動車為主交通運輸事故,全年共造成3242人死亡;其次為意外墜落致死1499人、意外中毒死亡560人;而去年意外淹死及溺水則是導致國人事故傷害死傷第4大原因,全年因此殞命者共有342人。

20180907-1a倒數第三段-溺水表_01國內近年傷害事故死亡原因結構分析。
台灣每年意外淹死及溺水人數都超過300位以上,2017年共有342人因此死亡。

值得重視的是,雖然癌症已連續36年蟬聯國人整體十大死因首位,惟若依不同年齡層分別分析觀察,事故傷害都是我1-24歲兒童青少年及青年死因的首位。以去年15-24歲的年輕族群為例,全年總死亡人數1157人中就有530人的死因為事故傷害,比例高達45.8%,不但多於自殺身亡者193人,更是癌症死亡者121人的4.38倍。

待年齡成長至25-44歲的青壯年,雖癌細胞已成為該年齡致死原因首位,但事故傷害的威脅仍緊追在後;總計去年國內25-44歲死亡總人數8351人中,死於癌症者2037人、占比23.4%,而死於事故傷害者也有1236人、比例14.8%,不僅人數與占比同樣駭人,且因當事人相當比例都是負擔家庭經濟支柱的青壯年男性,有時看似失去的只是一條命,背後跟著賠上的,卻可能是一家子人的幸福與希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天如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