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觀點:真正的遺忘─金瓜石的黃色水銀燈

2015-05-09 05:40

? 人氣

金瓜石夜景,背後是基隆山,金瓜石又被稱為黃金山城。(洪滋敏攝)

金瓜石夜景,背後是基隆山,金瓜石又被稱為黃金山城。(洪滋敏攝)

一天晚上回金瓜石工作室的路上,突然覺得好像有什麼不一樣,站在工作室旁的小廣場才發現「欸!路燈的顏色怎麼換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霎時間有些悵然若失……我不知道台灣是否還有哪些地方像金瓜石一樣,路燈的顏色在這裏不單單只是照明,路燈的顏色還蘊藏著更深的意義。

金瓜石在政府發展水金九(水湳洞,金瓜石,九份)重點觀光,約十幾二十年前(確切年數並不清楚),聽說是當年在規劃整個東北角風景區時,因著金瓜石礦區的文化歷史脈絡,加上這片山區除了夏季外幾乎是雲霧繚繞的關係,連著九份,金瓜石和靠海的水湳洞的路燈全部選擇裝設了黃色的水銀燈泡,也因著這個整片山谷金黃色的夜景,金瓜石被稱為「黃金山城」。

去年底行政院長江宜樺核定了「水銀燈落日計畫」,預計在2016年以前將全台69.2萬盞水銀路燈全部汰換成LED燈,完全後台灣將成為全球第一個全面淘汰水銀燈的地方,預計汰換後每年政府可省下11億的電費支出,節約的電高達6.4億度。

現在站在高處,金瓜石聚落的山谷一眼望去,銅山社區(黃金博物館及勸濟堂這側)的路燈已經全部被換成LED的黃燈,而另外一側的瓜山社區則尚未被汰換,仍搖搖欲墜地保留著黃色的水銀燈。

左下邊是已經換成LED燈的金瓜石銅山社區,右上邊的瓜山社區等是還未換的黃色水銀燈。(洪滋敏攝)
左下邊是已經換成LED燈的金瓜石銅山社區,右上邊的瓜山社區等是還未換的黃色水銀燈。(洪滋敏攝)

也許一般人不太會注意到,LED燈的黃色和水銀燈泡的黃色是很不一樣的,LED的黃色是蛋白色,而金瓜石這區所使用的水銀黃燈的顏色幾乎是銅黃色。這種銅黃色其實在很多平地的路燈都會使用,就算被換成省電的LED黃色燈,一般人應該是不痛不癢。但當這個燈泡用在金瓜石,加上這裡礦區歷史的連結下,當你對整個黃金山城的視覺印象和記憶已經和這種銅黃顏色的燈泡綁在一起的時候,燈泡就變得不只是夜間照明的功用而已,燈泡的顏色成了一種記憶,一種與生活綁在一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對一般只來金瓜石晃幾個小時,而且幾乎都是白天就離開的觀光客,燈泡的顏色對他們是一點影響也沒有;但對於住在這裡的人家,那也許是一種根深的記憶即將被剝奪,而且幾乎是毫無還手能力地任外地的人拔走。

這裏長住的幾乎有一半是老年人,另一半是小孩,當地出生長大的還留在金瓜石人的非常少,而這裡的青壯年有些是退休後從城市移居山城,或是一些因為喜歡這片山所以想搬來這,做一點住宿餐飲生意以維持生活所需的外地人,另外就是一些像我這種年輕的藝術工作者。在當地礦業還未歇業,這裏仍然是熱鬧繁榮的時候,當時用的應該是煤氣燈,從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經過了這麼多年,從沒燈到有燈,再從煤氣燈換到水銀路燈,我不是很清楚已經七老八十的當地耆老對於路燈這樣的改變有什麼樣的感覺,但就猜測及聽說,也許他們已經習於這樣時代的轉變;而對於年紀還輕的小孩對於路燈的顏色應該也不會有太大的感受,也許只會在長大後看照片時偶爾喚起曾經的印象。所以感受最深刻的,應該是像我們因為喜愛這片山城當地長住的外地人,和那些退休後搬回山上故居約五六十歲在金瓜石出生長大的當地人。

一天我坐在勸濟堂上方可以俯瞰整個山谷的朝日庭,看著她慢慢得隨著日落後街燈緩緩亮起,看著一半已經是LED燈,一半還是水銀燈的金瓜石山谷,心中滋味糾結複雜,一方面是個節能減碳的支持者,另一方面又是對於文化保存的擁護者,而當這兩者直接衝突的時候,到底該怎麼看待這件事情?

我完全能感受那種突然有一天回家,發現怎麼那浪漫熟悉的記憶在一夜之間消失的失落感……我也相信路燈對很多人來說不只是一盞照明,它是一種引路,在確定的時間一定會亮起,隱匿的心靈安全感。

比起那些已近百年的日式宿舍或是黑毛氈屋頂,一個在金瓜石只維持了十幾二十年的路燈顏色,說要拿來說它夠格成為必須全民電費買單的需要保存的歷史,用年數看來好像就是不夠有份量?但反觀我們是用什麼樣的定義去決定哪些屬於需要被保存的歷史文化呢?我們好似總用年份去決定哪些是古蹟,而古蹟就直接代表了文化歷史,但比起離我們年代久遠,我們其實幾乎與遺址沒有第一手的經驗,那些容易定義的古蹟,是否還有更多的不那麼顯眼的,曾經或甚至正在發生,且深深影響著過去和現在人們的東西更需要保存?也正因為它們不顯眼,因為它們還正在發生,所以更需要細心的注意,細膩地對待?

已被全部換成LED燈的水湳洞社區。(洪滋敏攝)
已被全部換成LED燈的水湳洞社區。(洪滋敏攝)

有當地人說可以了解也支持政府節能減碳的政策,但就像環境保護與經濟是經常打架的對立,需要很多的妥協和平衡,是否政府應該給金瓜石特別的配電政策,而不是一巴掌全部打掉重練?

而除了黃色的水銀路燈外,是不是還有更多的那些還未受到所謂政府古蹟認定保護的,在我們身邊都即將漸漸消失的那些庶民記憶……。也許要全部實體保留的確太過困難,但我想真正令人惋惜難過的並不是實物無法留下,而是我們對於自身的過去早已漠不在乎。

真正的遺忘不是再也見不到它,而是當它在你面前,你卻不曉得它有多少故事。

*作者為自由跨域藝術工作者/攝影師 ,著有《中亞,聽見邊境的心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