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解讀郭台銘參選:首富盲點、泛藍分化、以及台灣政壇的「八年魔咒」

2023-09-22 16:06

? 人氣

「主要是他認為自己還有機會,所以要先成為參選人,才能跟柯文哲和侯友宜有平等的地位,才有發言權。就好像買彩票,你要先買才能進到遊戲裏,反正選總統的一點點錢對他沒什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錢不一定能買到支持,根據不同機構公布的民調結果,民進黨賴清德目前以三成以上的支持率居首,民眾黨的柯文哲和國民黨的侯友宜各有近兩成,郭台銘墊底,支持率徘徊在10%左右。外界幾乎一致認為他沒有機會。

他在參選過程中大打經濟牌,稱「企業家治國的時代來臨了」,保證以自己的財經知識和經營能力,可讓台灣從明年起會計年度的經濟增長率翻倍,並會透過發展經濟和科技使台灣在20年內超越新加坡,成為亞洲人均GDP最高的"亞洲首富」。

這番豪言壯語能否兌現,黃奎博教授不太看好,他指新加坡是把國家當成企業來管理,決策過程以利益及結果為導向,這一套在台灣難以複製。

「新加坡法律規範和執法很嚴,台灣民主自由慣了,而且很重視人際感情和親和力,民選政治人物不是靠政策表現來爭取民眾好感,而是靠與民眾的互動,所以你看到縣長、議員、里長到處跟人家唱歌跳舞,婚禮和葬禮都去。」

「郭台銘有很好的管理經驗和決斷力,但沒有政治敏感度,就會變成災難,因為政治是協調和利益交換的藝術,如果他不管別人就自己很決斷,只會製造更多問題,」黃教授說。

他解釋,台灣的問題表面上是經濟,說到底還是兩岸關係。「台灣如果要相對穩定,必須了解我們經濟互動最多是跟中國大陸,不可能脫鉤。但兩岸最根本的矛盾是主權與法理上的,不是靠經濟可以解決,需要的是耐性、智慧和時間。」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在台灣社會引起"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恐懼,圖為台北自由廣場的聲援集會。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在台灣社會引起「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恐懼,圖為台北自由廣場的聲援集會。

郭台銘參選時指出,面對台海與中美關係的兵兇戰危,「絕對不會讓台灣成為下一個烏克蘭」,保證會為台海帶來未來50年的和平。他7月曾投書《華盛頓郵報》,主張在「一中框架」下與北京談判,其兩岸立場因此被指是四位參選人中最親北京。

政治學者翁履中分析,郭台銘的深藍論述,不符合美國理想的美中台關係裏台灣要扮演的角色,而對北京而言,郭的「大中國」想像又與大陸那一套不同。

在郭台銘宣佈獨立參選後,美國媒體沒有顯得太正面,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則大篇幅報導,形容他參選是攪動台灣政壇,只會讓在野陣營更加分裂,「親痛仇快」讓民進黨坐收漁翁之利。

「對北京來講,他們開放溝通,但郭先生的作風太強勢,他做生意的風格是用盡一切方法達成目標,只有他說了算,並不是一個可以溝通的對象,」翁履中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