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濤觀點:美中關係在互不想讓的對抗中沒有光明前途

2023-09-08 07:10

? 人氣

中國能否在與美國的博弈下繼續強盛下去,美國和西方主導的世界秩序能否保證在與中國的競爭當中不會被北京模式侵蝕甚或取代,是今後中西方是否能夠避免直接衝突與戰爭而共同生存下去的必要條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問題的癥結與解決的方案

美國和西方留下的問題是,西方現在對自己堅守的普世價值的優越性還有足夠的信心嗎?放棄或重新拒絕與中國在內的威權國家的接觸和交往戰略,是否是西方國家對自己價值和軟實力失去信心的行為體現?這是事關東西方地緣政治格局如何轉變的問題。如果西方喪失了對自身軟實力的信心,就意味著它自認在市場全球化情況下其軟實力不敵東方專制價值的對抗。

而事實和原因在於,在產業鍊和供應鏈全球化進程中,美國和西方國家的硬實力受到中國實力和影響力增長的削弱與挑戰。整體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下降迫使西方國家對中國實力持續崛起的戰略焦慮。特別是在三年新冠病毒疫情和俄烏戰爭爆發之後,美國和西方世界對中國(包括俄羅斯在內)等東方專制政體在資源和關鍵產品供應鏈方面的依賴產生嚴重危機感,並加強和擴大了其對中國的限制和防範。

從地緣政治競爭的角度來看,美國和西方國家的這種安全焦慮和採取的「去風險」、減少依賴的措施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西方民主世界不願意失去規定世界秩序與規則的主導權。但是,因此而放棄通過接觸與交往對中國社會政治的影響和改變的努力,也不是一個長遠和明智的策略。因為,類似於冷戰時期的以壓制與脫鉤為主調的應對策略不僅不可能對中國政治的改變起到積極的作用,而且還會增加中國朝野對美國和西方的排距與抵觸的情緒,從而減少和阻絕中國接受西方價值與生活方式的渠道。 

因此,值得美國和西方民主國家審慎理性思考的問題是:哪種戰略方案更有利於維護自身規則,更符合全球化進程的現實? 是推行對抗性的冷戰模式,還是以密切接觸和相對公平競爭為特徵的後冷戰方案? 是採取基於實現改變中國的長期目標的戰略,還是基於短期地緣政治利益的戰略?

戰爭示意圖(圖/tonburi@PAKUTASO)

美國和西方世界必須重新審視和考慮其熱衷推行的脫鉤與對抗的對華戰略,避免中西方關係重蹈俄羅斯與西方世界完全敵對對抗的覆轍。(圖/tonburi@PAKUTASO)

從當前以沖突為特徵的中西方關係來看,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對華戰略尚未完全成熟,也不符合其長遠利益。 美國和西方世界必須重新審視和考慮其熱衷推行的脫鉤與對抗的對華戰略,避免中西方關係重蹈俄羅斯與西方世界完全敵對對抗的覆轍。

俄烏戰爭的後果給包括西方國家在內的國際社會帶來嚴重損害和挑戰。 如果美國及其盟友和中國的關係也陷入類似西方與俄羅斯完全對抗的困境,將會給世界經濟和安全帶來遠比俄烏戰爭造成的後果和災難更大、更深遠。

因此,建立並遵守東西方共同認可的最基本(起碼)的規則和秩序就顯得尤為重要。 這是避免和削弱大國之間因地緣政治競爭和意識形態差異而導致對抗甚至戰爭升級的唯一路徑。

東西方(包括西方國家內部)之間在經濟、貿易、技術、安全等領域的爭端和衝突,都是由於各方只按照自己的規則和原則行事,而不是按照國際法和聯合國框架下的規則來處理雙邊和多邊關係中出現的爭執和分歧。

*作者為德國明斯特大學政治學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