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機器人包辦所有家事?特斯拉跟戴森都在積極研發,十年內可望成真

2023-08-31 09:00

? 人氣

科技公司開發AI人形機器人代勞各產業的工作和家務。(美聯社)

科技公司開發AI人形機器人代勞各產業的工作和家務。(美聯社)

最熱門的實體產品是什麼?手機、汽車還是房地產?隨著人工智慧逐漸成熟,應用範圍愈來愈廣泛,不少科技公司已經將視線投向AI,認為在未來數十年內,AI市場的規模將遠遠超越上述產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加拿大人工智慧科技公司,「Sanctuary AI」目前正在開發一款名叫「鳳凰」(Phoenix)的人形機器人,它的目標是理解人類的想法和外界如何運作,並具備足夠技能執行指令,包括替人類做家務,洗衣服和刷浴室都可以交給它。

Sanctuary AI的執行長羅斯(Geordie Rose)表示,長期來看,AI的整體潛在市場(TAM)是整個勞動力市場,這也意味著它擁有科技與經濟史上最大的潛在市場,而這也是該公司著眼的目標,不過羅斯補充,Sanctuary AI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他無意透露鳳凰機器人何時上市,不過相關部門員工透露,約十年內就能完成鳳凰。

全世界還有許多科技公司投入AI研發,英國家電品牌戴森(Dyson)投入AI與機器人技術開發替消費者執行家務的新產品;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正在開發人形機器人Optimus,根據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說法,Optimus將於數年內上市。

智能機器人的研發進度尚待檢證,目前可以肯定的是,AI技術的飛躍也帶動人形機器人加速發展。羅斯擁有理論物理學的背景,曾創立量子電腦公司,他說:「對現在的科技步調而言,十年就是永恆,你知道,每個月AI界都有重大的新進展。」

利用虛擬環境訓練AI 熟練動作才能在真實世界測試

2022年底,AI聊天機器人「ChatGPT」問世,激發大眾對AI的興趣,也刺激競爭對手,開展一波AI投資風潮。ChatGPT能夠自動生成文字,也能依據輸入的提示生成圖片,不過能夠有效執行工作指令的AI與聊天機器人大相逕庭,開發工作也更加困難。

風靡全球的ChatGPT是一款由OpenAI開發的聊天機器人。(圖/美聯社)
風靡全球的ChatGPT是一款由OpenAI開發的聊天機器人。(圖/美聯社)

與聊天程式不同,人形機器人必須在真實環境中進行定位,並理解物體之間的關係,許多對於人類來說再簡單不過的動作,會是機器人的大挑戰。舉例而言,Sanctuary AI進行測試時,指示鳳凰機器人在商店後場將衣服裝進塑膠袋,羅斯指出這項指令涉及許多複雜的問題,例如塑膠袋輕飄飄的質感、透明的顏色和具有開口的形狀,「通常你打開袋子之後,需要鬆開一隻手然後把東西放進去,但是對機器人來說,這項動作非常、非常困難」。

Sanctuary AI有一個訓練鳳凰機器人執行各種工作的系統,他們與企業合作,拍攝機器人完成特定工作的情況,然後利用這些數據資料建造虛擬環境,模擬現實中的重力和阻力等物理現象。AI可以在這個虛體環境中練習不同的任務,重複同一項工作一百萬遍,直到工程師認為AI已經在虛擬世界中熟練這項技能,然後才會允許AI在真實世界中測試。

鳳凰已經藉由這個訓練系統,練習二十套技能,扮演二十種不同角色,羅斯認為這是人形機器人未來的方向,它們接受訓練,熟練特殊技能,進而應用在各種產業。家務機器人成真則需要更多時間,最大的挑戰之一,是讓機器人建立觸覺,理解需要對物體施加多少力道,這對機器而言非常困難。

遇到隨機狀況可能引發危險 機器人研發還需時間

人類距離足以處理各種家務和職業需求的機器人還有很長一段距離。穆哈瑪迪教授(Alireza Mohammadi)創建了密西根大學迪爾伯恩分校(University of Michigan-Dearborn)的機器人運動智能實驗室,他表示:「你不能將機器人放在非結構化的環境,然後要求它四處移動又不搞破壞。這個任務對目前的科技水準來說太難了。」

穆哈瑪迪指出,儘管人類可以訓練AI在百萬種環境中執行指令,但機器人在真實世界中總會遇到從沒見過的事物,然後給出無法預測的反應,這可能引發危險。人類對情境脈絡與因果關係具備直覺性的理解,例如我們會猜測太過興奮的狗可能撲過來,也就不會苛責牠,但是讓機器人習得這一連串思考,是極其困難的事。穆哈瑪迪預測,能夠配合指令行走的機器人可能會在十年內問世,但它們不能在完全非結構化的環境當中行走。

如果這些困難都能克服,人形機器人有可能接手一部份人類的工作。羅斯指出許多國家都缺乏勞動力,有朝一日機器人可以填補這些空位。英國國家機器人中心(National Robotarium)執行長米勒(Stewart Miller)表示:「無可避免地,未來機器人會做原本屬於人類的工作,那麼問題是,這代表什麼?我們會經歷轉型的陣痛,但仔細一想,我們也能因此專注於人類最擅長的事,而不需花時間做機器擅長的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俞妗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