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貧民窟培養岀留美碩士 台灣傳教士在肯亞辦學20年 用教育翻轉貧窮

2018-09-03 20:00

? 人氣

肯亞首都內羅畢內的穆庫魯貧民窟裡,26年前來自台灣的錢韻中宣教士在這裡創辦學校,用教育讓貧民窟的學生脫離貧窮,找到人生希望。目前為止,已經有600多位的畢業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年篳路藍縷自掏腰包蓋鐵皮屋辦學

穆庫魯貧民區(Mukuru Kwa Njenga)是肯亞首都內羅畢附近第二大的貧民區,一到雨季,道路就變得非常泥濘難行。記者一路跟隨著錢韻中宣教士進入貧民區。

錢韻中:「這就是隔壁的小商店,他們叫做Kiosk的小商店,什麼都有,麵包,牛奶,一些生活上的基本用品。平常上工的人4點,5點,一大清早,因為現在可能都上工去了,你看那門都鎖著。」

來自台灣的錢韻中宣教士,是穆庫魯貧民區內熟悉的東方面孔,她與先生詹姆士·卡魯基在這裡創辦的恩慈學校,已經有20年了。

錢韻中:「我們開始98年辦學的時候,先開始一個幼兒園, 那時候從35個孩子開始,教導他們些聖經故事,才發現這些孩子們大的孩子不會讀,不會寫。我那時候進來這邊,沒有學校,整個貧民區沒有學校,所以我們就辦了一個師資班,帶些孩子來識字。第一年完了之後呢,結果居然家長要求我們可不可以帶著我們孩子一路往前。」

恩慈學校的水泥磚牆教室,與堅硬平坦的水泥操場,在滿是鐵皮屋與泥濘路面的貧民區內格外地顯眼。

錢韻中:「這就是我們學校的外圍,以前呢都是鐵皮屋,我們的教室也是鐵皮屋,有圍牆跟現在的石頭房都是後來有人為我們的捐款蓋起來的。我們成立恩慈學校的時候完全沒有經費,政府也沒有支持,我們都是自己掏腰包,還有我從我的家里人給我的錢來辦這個學校,還有就是一些我們個人的朋友。」

學校供應的午餐學生一天內僅有的一餐。學校的廚師是克莉絲汀·尼亞康迪,她每天為校內400位學生準備午餐,午餐內容是玉米粒與各種的豆子的混合。對貧民區的學生來說,午餐是甜美的時刻。

記者(問學生):「你喜歡這裡的食物嗎?」

菲絲·莫薩尼(學生):「這食物很甜。」

記者: 「那你一定很享受午餐?」

菲絲·莫薩尼(學生): 「是的。」

詹姆士·卡魯基牧師告訴記者,因為這些學生的家長做的都是低收入工作,有時並沒有錢來買食物,所以學校的午餐,就是他們一天中僅有的一餐。

午餐供應是一份來自美國的愛心,背後的提供者是美國的「Feed The Children」機構,從2006年開始提供至今不曾間斷。錢韻中與詹姆士·卡魯基是在教會工作時認識的,後來成為人生中相互扶持的伴侶。

錢韻中:「我從來沒有想到將來會嫁給非華人的丈夫,從來沒有想過,那時候來到肯亞只是一心一意,專心想做宣教工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