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忠觀點:台灣備戰糧草準備好了嗎?

2023-08-24 06:30

? 人氣

臺東縣「臺灣稻米達人冠軍賽」。(圖/農委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提供)
在當前台灣穀物、肥料、蔬菜種子、能源須高度仰賴進口之際,蔡政府花大筆預算採購武器,強調備戰才能避戰,問題是台灣的底氣足嗎?(圖/農委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提供)

目前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僅有3成多,穀類、油類、乳品均高度仰賴進口,加以農業生產用的飼料、種子與肥料也多半來自國外,儘管蔡政府在2016年起提出「大糧倉計畫」,給足補貼(重點推動作物如大豆及硬質玉米每期作每公頃獎勵6萬元),還推出高粱收入型保險,由中央補助1/2保費,部分縣市政府加碼補助,目標是2020年雜糧栽種要達10萬公頃,以降低對進口雜糧的依賴,由於國內生產成本皆高於進口價格(以2021年為例,國產硬質玉米每公斤生產成本16.27元,比美國玉米每公斤9.5元的進口價格高出71%),國產雜糧不具有生產成本優勢,且生產效率不高,致迄今仍未達標(2022年僅80,523公頃),雜糧進口替代率僅6.2%,日本為提高小麥自給率,不僅擴充生産和銷售,還要確立能夠穩定生産的品種和栽培技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官方雖強調目前公糧加上民間庫存已經超過100萬公噸,可供國人食用12個月(根據聯合國糧食組織(FAO)建議,糧食庫存量應占消費量的17%至18%方可維持糧食安全,約為2個月的庫存),玉米、大豆都有2個月的庫存,豬肉庫存量可吃1個月、雞肉庫存量吃1.5個月,這樣的存量是否足夠,需有科學依據(日本政府依樂觀、標準和悲觀三種前景,估算應維持耕地面積),應避免不切實際的目標與評估,改採取適當且充分的措施並且付諸實行,才能真正安民心;更不能忽略的是消費者的預期心理(如搶雞蛋,搶衛生紙,搶口罩,搶疫苗…),一旦開戰,供電管制,物價飛漲,食物配難保順暢,尤其蔡政府力推的漁電共生及農光共存,更為台灣糧食穩供帶來重大變數,有必要重新審視。

就如同醫師治病一樣,如果不能精準的掌握病因,無法對症開藥,反而會使患者病情加重,尤其病患若對醫師醫術沒有信心,更難治癒;這絕對不是靠政府官員,如江湖郎中般滿口胡話,就可以讓民眾安心。古云「上醫治未病 中醫治欲病 下醫治已病」,面對台海危局,交流避戰才是最佳選項!

本文由台灣新故鄉智庫論壇授權刊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