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為私立大學找出路——請開放與外國合辦大學

2023-08-21 05:50

? 人氣

在少子化的招生壓力之下,明道大學宣布將退場。(圖/翻攝自Google map)

在少子化的招生壓力之下,明道大學宣布將退場。(圖/翻攝自Google map)

臺灣自從1994年李遠哲博士主導教改政策擬定以來,「教育鬆綁」成了臺灣教改的主軸,其中「廣設高中大學」成為打破原本教育部嚴格管制政策的響亮口號。大學入學的窄門由原本大約只有3分之1的高中畢業生能進大學,到幾乎人人可以念大學,全國設置的公私立大學過剩招不到足夠學生的窘境。目前因少子化問題嚴重,許多私校因收不到足額學生面臨退場,其中包括多所老牌的私校。究竟私立大學要何去何從?能否為這些私校找尋到一線生機,即使面臨種種困難,仍然值得各私校經營團隊與政府慎重思考。本文呼籲,讓原本束縛私立大學的法規全面鬆綁,開放私校找尋國外知名大學合作辦學,茲將此一想法申論如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想法緣起:不久前到中國大陸進行學術交流,下榻於蘇州西浦大學所屬的國際會議中心。該校是西安交大與英國利物浦大學合辦的一所高校,學校全名是西安交大利物浦大學,簡稱西浦大學。由於校園與下榻的會議中心酒店連在一起,是個開放式的大學校園,沒有門禁。趁著晨起,將整個偌大校園逛了個遍。校舍建築新穎規整,綠化植栽遍布,景色優美。圖書館建築設計亦頗有特色,真是個讀書求學的好地方。

為了進一步了解該校,進入學校官網,了解該校是經由中國大陸教育部批准,由西安交通大學和英國利物浦大學合作創辦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和鮮明特色的新型國際大學。該校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獨墅湖科教創新區,毗鄰上海,是中國大陸目前唯一一所以理、工、管起步,擁有中國學士學位和英國利物浦大學學位授予權的中外合作大學。該校按照世界知名大學標準選聘師資,積極引進國際一流專家學者,現有教研人員超過1千人,其中多數為外籍教師。專業課教師均具有國際知名大學博士學位和豐富的教學與科研經驗。該校除公共課程外,所有專業課程皆以全英授課。自2006年建校以來,經過十餘年的經營發展,目前共有1萬8千多名中外學生。臺灣學生若要申請該校,學測包括英數等四科成績應達均標以上。收費標準:本科生學費:每年88,000元人民幣 (約合38萬多臺幣),加上住宿與生活費一年要45萬臺幣左右。該校學制包含學士與碩士課程,畢業生出路除了出國深造外,就業情況十分良好。

除了西浦大學外,中國大陸的中外合辦大學還包括上海紐約大學、寧波諾丁翰大學、溫州肯恩大學、崑山杜克大學、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等十餘所高校。臺灣目前面臨少子化危機,許多私校面臨退場的沒頂之災,除了先前曾撰文呼籲政府全面開放陸生來臺就讀學位[1]之外,若是政府開放公私立大學與國外大學合作辦學,只要政策鬆綁、學費鬆綁,各校因少子化招生不足額導致退場的生存危機問題,若非立即迎刃而解,至少是一劑有效的補帖。開放公私立大學與國外大學合作辦學的模式,若能開放,也更有利於目前政府推動的2030雙語政策,以加速推動高等教育雙語化的目標。

位於浦東世紀大道1555號的上海紐約大學新校區(新華社)
位於浦東世紀大道1555號的上海紐約大學新校區(新華社)

本文訴諸的理由與實際做法是:第1,開辦國際化大學,採全英教學可以面向全球開放,可以加強臺灣的國際化與國家雙語政策目標的達成。第2,無論已經退場,或者在3、5年內有退場危機的私校,可以利用學校現成的教室與校舍,與國外大學合作,不必另外投資興建新的校舍,節省設校教費與成本,且不浪費臺灣原有高教資源與社會資產。第3,目前少數私校有以系所為單位與國外大學合作推行雙聯學位,以及設置全英文授課學程,或可思考在現有基礎上逐步擴大合作的範圍與學科領域,做為過渡。第4,欲轉型為國際化全英授課的大學,是一極為龐大且複雜的工程,必須由學校董事會與行政團隊,加上院級學術主管密集會商溝通,再提出企劃。其中應考量的問題包括:原本教職員工的權益、專業系所教師是否可以因應國際化全英授課的挑戰與能力認證等等。

以下將從幾個方面,來探討並論述開放臺外合作辦大學的相關政策的議題:

一、落實教育鬆綁,還給私立大學合理辦學與自主收費空間。

自從1994年李遠哲博士主導了行政院教改諮議委員會以來,「教育鬆綁」成了臺灣教改的主軸。可是究竟教育鬆綁是理念,還是口號;是目的,還是手段,卻始終說不清楚。在明知臺灣人口出生率已經逐年下降的情況下,還要廣設高中大學,一縣市一大學,放任公私立大學毫無章法地增設,稀釋高教與整體社會資源,卻沒有未雨綢繆。只是叫喊遵從市場機制,優勝劣敗的淘汰法則。到目前因招不到學生的私校,董事會為了自身私利,罔顧教職員工權益,所謂退場機制的相關法規教育部官員執行監督不力,顯得毫無章法。若是真正賦予私校在學費管制上鬆綁,可以用高薪延攬海內外優秀師資,放手在國際市場上發揮競爭力,何必要再受制於教育部的少數補助款而被綁手綁腳,讓私校經營者英雄無用武之地?

210105-前中研院長李遠哲5日出席「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台灣如何超前部署」座談。(顏麟宇攝)
臺灣自從1994年李遠哲博士主導教改政策擬定以來,「教育鬆綁」成了臺灣教改的主軸。(資料照,顏麟宇攝)

二、考慮階段式政策鬆綁,先讓少數有心轉型的私立大學與國外大學合作(或合資)辦學,成立以全英教學的國際型大學。

讓相關的高教政策與法規鬆綁,尤其學費鬆綁,讓私校有足夠的資金可以聘請具有博士學位,同時兼具業界實務經驗的外師進行全英教學。至於學費合理的收取標準,可參考對岸大陸中外合作大學[2],或者譬如泰國亞洲理工學院的收費標準,每年容許在35萬到45萬臺幣之間[3]。唯有學費鬆綁,不僅本地生可以融入沉浸式的全英校園環境中,也可以招徠國際學生。最重要的是,參考新加坡與香港的大學,學校各單位的網頁,以及全校的行政與學術主管,都必須全程使用英語(或至少中英雙語)來進行各項行政或校務會議的討論,為2030雙國家語政策的目標,作出先行的示範與實驗。

三、這樣與國外大學合作辦學的全英語授課大學,是否會變成貴族化的大學,更加鼓勵社會階級的對立與社會的不平等?

對於這樣的質疑,我們可以這樣答覆:首先,為何政府多年來准許各種貴族化的私立中小學,以雙語或全英教學為招徠,放任這些私校收取昂貴的學費(以位於新店的私立康橋中學為例,1年學雜費在36萬至50萬之間),讓學生畢業後可以到國外升學,申請並就讀國外的大學名校,而唯獨對私立大學限制如此嚴苛,數十年來讓學費凍漲?這不僅在道理上說不過去,也不符合教育上的公平正義。其次,臺灣私立大學與國外大學合作辦學,目標是以國際學生,以及中國大陸、港、澳等家境中等以上的境外生為招生對象的,本地生可以不必占太大的比重,所以不會加深社會階級分化的問題。況且臺灣目前因少子化,幾乎人人皆有大學可以念,根本不會產生本地學生讀不起私校的問題。即使學雜費收取標準可能為一般私校的數倍,但全英教學的課程與校園氛圍,將是等同到國外留學的環境一樣的。除此之外,臺灣社會的自由民主,以及開放的網路資訊環境,加上臺灣的物價與生活費用的低廉,比起歐美國家,遠遠便宜很多,這是臺灣的優勢與利基,何不好好利用,並進一步發揮臺灣在整個東亞地理位置的優勢,發揮臺灣在高級人力資源上的優勢。

總之,開放私立大學跟國外大學合作辦學,不僅有利於臺灣更加自由開放、更加國際化,引進更多有高學位與業界經歷的菁英外師來為臺灣高教的國際化貢獻心力,同時吸引更多優秀的國際學生與境外生來臺讀書學習,增加臺灣在國際上的能見度與實質影響力。臺灣引以為豪的自由民主體制,如果連這一點國際性的眼光與自信都沒有,如何能夠讓我們的年輕人與下一代有更好的未來?主導全國教育政策的教育部、立法委員,以及中央各部會政府官員,請三思。

註:

[1] 請見本專欄〈恢復兩岸高教交流,擴大開放陸生來臺

[2] 對岸大陸中外合作大學

[3]泰國亞洲理工學院的收費標準 

*作者為諄筆群主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