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海面下的命脈

2015-05-02 05:40

? 人氣

圖為中國國家電網在舖設海底電纜。(新華社)

圖為中國國家電網在舖設海底電纜。(新華社)

提到資訊安全,大多數人會想到網路駭客、電子信箱密碼與防火牆。然而,當政府與企業砸下上百萬元強化軟體時,卻忽略了硬體。靜靜躺在深海中,傳送全球95%電信、網路數據的海底纜線--這些最攸關國家安全的導線--連最基本的防護都沒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海底纜線是穿越海底連結各大陸,以進行檔案傳輸和通訊的光纖電纜。由於電纜連接世界各國的距離遠比地球往返太空近,不受天候影響,傳輸量更是衛星的1,000倍。因此,電纜已逐漸成為Facebook、Twitter等社群媒體,youtube影音、各大活動實況轉播,以及國際通訊等海外傳輸的寵兒。今天的光纖電纜只要花20秒,就能將等同美國國家圖書館全館紙本藏書量的檔案傳送出去;除了南極洲外,所有大陸都已有海底纜線連結,並廣為世界各國政府、企業及個人使用。

今日大家對海底纜線的依賴不減反增。1993年,網際網路使用者平均每年傳輸約100 TB(Terabit, 1TB=1024GB)的檔案量;如今則爆增至每秒150TB。試想,如此重要的設施若遭到破壞,會產生什麼後果?2006年12月發生在恆春外海芮氏規模7.0的強震,導致七條經過巴士海峽的海底電纜有六條受損,除了波及台灣、韓國、日本、中國、香港、菲律賓、越南、新加坡等亞太國家的語音數據通信,更導致多家跨國金融公司的海外電子交易系統中斷,造成鉅額經濟損失,最後動用了11艘佈纜船,花了49天才完全修復,聯合國國際減災策略署(ISDR)主任布里斯諾稱此次事件為現代新形態災難。

電纜受損對天然災害及傳統的國家安全也產生影響。中央氣象局原預計在宜蘭外海鋪設海底纜線與海底觀測站,以替陸地爭取至少10秒地震預警時間的「媽祖計畫」,纜線在去年5月遭拖網漁船破壞,如今地震預報的時間延後2至3秒,震央定位的誤差也多了1到2公里,此恐將波及核電廠、高鐵等重大設施對海嘯的應變時間。而從國安與軍事層面來看,海底纜線平時有遭竊聽的疑慮,戰時更是敵國或恐怖份子下手的關鍵設施。

不幸的是,如此重要的纜線不但沒有受到嚴密保護,甚至非常脆弱。理由如下:

一、電纜纖細。直徑不到50mm,深海區的只有17mm,如此細長的纜線雖然在鋪設時避開了重要的海上交通線,漁獲區或其他特殊環境,仍無法確保纜線不遭破壞。

二、位置公開。由於每年約有100到150件纜線破壞事件,其中70%是來自捕魚及下錨等人為活動,因此不但網路上有定期更新的全球海底電纜分佈圖,有些纜線還裝上聲納浮標以利搜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