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半導體大戰進入深水區,AI晶片為何是關鍵?

2023-06-13 12:00

? 人氣

台灣出生的美國科技企業家黃仁勳1993年創立英偉達(Credit: Reuters)
台灣出生的美國科技企業家黃仁勳1993年創立輝達。

黃仁勳認為,美國的一連串禁令反而讓中國的半導體公司加速生產自己的AI晶片,與輝達現在傲視群雄的遊戲、繪圖和人工智慧處理器等產品進行競爭。他強調,中國「若沒辦法買到想要的東西,中國就會自己做,所以美國勢必要謹慎面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半導體產業專家、台灣南台科技大學朱岳中教授告訴BBC中文說,輝達尚未正式公開過中國營收在該公司總體營收的佔比,但他推估至少有10%以上。換言之,中國市場對該公司影響仍然很大。朱岳中說,作為商人,黃仁勳因此對美國針對中國的禁令有意見,並不讓人意外。

此外,中國的AI平台,譬如百度或阿里巴巴現在發展使用AI晶片,還是多半來自美商輝達與超微(AMD)2022年9月前美國禁令前採購的晶片。朱岳中表示,中國AI發展平台還是沒有如ChatGPT或谷歌等順暢,因此在用完美國買來的高階晶片後,中國的AI發展勢必會遇到阻力。

除了技術方面的限制外,美國投資者還被禁止持有或交易中芯國際股票。
美國投資者還被禁止持有或交易中芯國際股票。

當然,中國這幾年來一直也在發展國產AI晶片,包含寒武紀、海光信息及百度等等。但是,朱岳中認為,這些AI晶片需要高階製成的晶片廠合作量產。但當下中國最強的公司中芯國際,晶片最高制程只到14奈米,因此短時間要超越美國,可能性很低。

科技分析機構「摩爾透視與戰略」(Moor Insights & Strategy)首席分析師安舍爾·薩格(Anshel Sag)則告訴BBC中文說,他不認為中國無法獲得AI晶片,就會因此加快其發展,超車趕上美國。他強調,北京在中國公司被實施制裁或限制銷售之前,早就推出了長期的國家半導體計劃,「但考慮到中國已經花費了多少億資金,卻未見成果,僅僅是再投入更多資金並不是該問題的唯一解決方案。」

科技研究公司「蒂里亞斯研究」(Tirias Research)創辦人、半導體分析師​吉姆·麥格雷戈(​​Jim McGrego) 則告訴BBC中文,​​AI晶片產業和世界需要美中兩國都更具彈性,且願意進行談判,引領發展。他說:「不幸的是,我不認為這種情況會發生。我們正朝著一個迫使產業分裂和可能引發經濟災難的局面前進。」

芯片
有些專家認為,晶片已經成為「現在的石油」,容易受地緣政治影響而觸發全球危機。

AI晶片是什麼?

如同上世紀的石油,晶片是當下全球科技運作的主要命脈。晶片用於手機、電腦、軍事武器(譬如超音速飛彈)以及汽車處理器,高階的晶片運用是這些產品未來繼續升級的關鍵。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