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啓超觀點:幣選之幣─美元、XX,どっち(選那個)?

2023-06-08 07:00

? 人氣

大量印鈔及美元武器化 讓美元霸權出現懸念

既是如此,何以無風不起浪,對美元霸權仍有些許懸念?主因有二:第一,從美國「國內」來看,在歷經金融海嘯後三回量化寬鬆政策,外加新冠疫情時的第四回,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表規模較2008年,飆增10倍。尤其在疫情期間,史詩級的貨幣及財政政策,所引發的物價膨脹,更使市場不免擔心,大量印鈔將使美元價值陷入貶低之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30602-﹝表2﹞顯示,美國從金融海嘯迄今印鈔數量驚人。(《台灣銀行家雜誌》提供)
230602-﹝表2﹞顯示,美國從金融海嘯迄今印鈔數量驚人。(《台灣銀行家雜誌》提供)

﹝表2﹞顯示,美國從金融海嘯迄今印鈔數量驚人。以2008年底至本波升息前,也就是2021年底的貨幣基數,即銀行準備金加上大眾手中持有的通貨合計數為例,增幅多達2.8倍,確有不守貨幣紀律,折損美元價值之虞。但是,看到歐元區的增幅4.3倍,日本的5.6倍,疑歐論及疑日論是否更急迫要擺在前頭?

依此想法,中國的增幅1.5倍確實較低,但2022年以來,在內需低迷下,通膨偏低,也無升息壓力,反映貨幣基數增幅較主要國家偏高。值得思考的是,多數國家若在往後10年、20年持續印鈔,自身貨幣不就都有價值貶低的壓力?這或許是近期黃金又受矚目的原因之一。稀缺性使其成為央行外匯存底裡常見的資產。

觀察2022年初到今年第1季,土耳其央行大買黃金約178噸,中國120噸,埃及44噸,印度40噸,新加坡則在今年首季一舉購進69噸。﹝表3﹞顯示,1970年迄今黃金年均報酬7.7%,美股約10.4%;2010年迄今,黃金年均報酬4.0%,美股則約12.2%。在印鈔看不到終點,及地緣政治分裂加深下,黃金在外匯存底仍有一席之地。諷刺的是,儘管持續印鈔,但美元從2000年或2010年迄今,年均升1.5%至2%,顯示在每種貨幣可能都面臨價值貶低的壓力下,美元長期仍較保值。

230602-〔表三〕1970年迄今黃金年均報酬7.7%,美股約10.4%;2010年迄今,黃金年均報酬4.0%,美股則約12.2%。(《台灣銀行家雜誌》提供)
〔表三〕1970年迄今黃金年均報酬7.7%,美股約10.4%;2010年迄今,黃金年均報酬4.0%,美股則約12.2%。(《台灣銀行家雜誌》提供)

第二,從美國「國外」來看,隨中國經濟規模占美國的比重,從2000年近12%,2010年約4成,到2022年已逾7成,擴大人民幣的生態圈應是必然。更重要的是,美中一路從貿易戰、科技戰、疫情戰,到烏俄戰後伴隨的「貨幣武器化」,也就是金融戰,如凍結俄羅斯央行的外匯存底,限制使用SWIFT的支付系統,已使部份國家仿效貿易供應鏈的「中國+1」,思索外匯供應鏈的「美元+1」,強化與人民幣的生態圈連結。

在可見的未來,人民幣生態圈將推動更多的雙邊貿易改以人民幣結算,包括現在與40國,簽訂1年4兆人民幣左右的本幣互換協議為基礎,持續與更多國家,向更大金額的目標邁進,藉此建立SWIFT的替代體系,長遠目標則是劍指油金及資本市場的股債商品。新的數位支付技術和央行數位貨幣,則在此過程裡扮演著重要利器,意味著人民幣在外匯存底及支付上,確有增加之勢。然應注意:人民幣的使用增加,並不代表美元的使用減少,歐元、日圓、英鎊等貨幣都可能被排擠。﹝表1﹞列出國際貨幣基金的特別提款權(SDR)籃子,在過去7年及未來5年的權重,已反映這個現象。

短期匯率可以疑美 但幣中之幣的地位仍難撼動

不可否認地,無論是大量印鈔,或美元武器化的疑慮,加上政經勢力的此消彼長,都讓美元霸權受到程度不等的議論,甚或減少使用的挑戰。捫心自問:貨幣到頭來,不就「信任」二字?背後隱含的,就是方便好用,亦即生態圈夠大,走遍天下自由收付。

因此,撼動美元霸權最好的方法,不是用喊的,或口嫌體正直地不得不以美元還債、交易,甚或投資美國股債;而應思考讓自家的貨幣夠好用,也夠讓人信任,其中有兩點最為關鍵。第一是資本管制的問題,也就是錢能否進出自如?想換什麼幣就換什麼幣?第二是資本市場的規模。如果要買蘋果的股票,就很難不用美元,美股市值又占全球逾4成,美債亦是。想要自家的貨幣廣為世人所用,除了加大貿易活動外,就必須在資本市場的管制及規模多下些工夫。

短期匯率走勢,在聯準會停止升息,甚在未來幾季可能的降息之下,可以疑美,但要在未來很長的時間,挑戰美元幣中之幣的地位可沒那麼簡單:疑美論在捲浪翻波之際,正面臨宜美論的劈波斬浪。

*本文作者為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本文選自162期台灣銀行家雜誌,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