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藝術節首位外籍策展人視角》打破藝術是「高級享受」迷思 鄧富權讓表演走進日常生活

2018-08-25 14:10

? 人氣

台北藝術節首位外籍策展人鄧富權(台北藝術節提供)

台北藝術節首位外籍策展人鄧富權(台北藝術節提供)

「這次藝術節活動不是給大眾娛樂性質太重的東西,內容並非純享樂,而是希望帶動反思」,台北藝術節舉辦20年來首位外籍策展人鄧富權,努力讓台灣民眾看見藝術不一樣的一面,打破過去認為藝術是「高檔娛樂」的錯誤觀念,因此這次邀集眾多東南亞和台灣本土藝術家演出,帶領觀眾一起反思社會議題,同時與表演者互動;此外,鄧富權期許售票系統對外籍人士更友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鄧富權來自新加坡,過去12年長居泰國曼谷,接下台北藝術節策展人職務後,才搬到台灣來居住,這也是他時隔10年,再度踏上這個美麗島嶼的土地,「我的身體不是很硬朗,台灣的天氣變化太快,要適應一下」,不過鄧富權對台灣讚譽有嘉,「台灣在30年前就被藝術圈公認是最前衛的地方」,加上台灣已有發揮當代藝術的基礎,讓他能夠盡興規劃演出活動。

台灣對當代藝術友善 但售票系統卻很漏氣

這次台北藝術節吸引不少外籍遊客,卻因售票系統使用方式複雜,導致部分外籍人士難以買到票,因此被問到期許台灣哪方面做得更好時,鄧富權期盼系統能有所改善,讓外籍人士購票更加便利。記者親自實測,售票系統的問題不僅是要先輸入個資成為會員,才能網路訂票,而且英文頁面點選節目購票,還是跳進中文頁面,對外籍人士而言確實不便。

鄧富權對於台灣看待當代藝術的態度給予肯定,這也是台灣與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之處,「我不用花時間去為當代藝術辯護,不用再費盡力氣去解釋當代藝術有何價值、效用,台灣已經認知到當代藝術對社會的重要性」。鄧富權以自己的家鄉新加坡為例,指出新加坡還著重在藝術能帶來哪些成果的想法,「有種社會可能不需要藝術的觀念」。

鄧富權說,他在台北定居1年多,每天都在閱讀這座城市,「這座島嶼上天氣、地殼都很不穩定,歷史上也曾是許多國家的殖民地,經歷多次政權的更替。我很好奇這樣的不穩定性和未知,對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造成什麼影響。另一方面台灣人有很強的『自決』(Self-Determination)意識,不受傳統、外界定義的約束,這也是讓我覺得很重要的台灣特色。」

他舉例,此次台北藝術節的表演團體「G大調男聲合唱團」是個創立17年的同志合唱團,而「蝦米視障人聲樂團」則是台灣第1個視障人聲樂團,這兩個團體都是自發性組成而非藝術學院訓練的合唱團,卻比傳統合唱團更有特色,「這些素人讓我感覺,不論身份是什麼,在藝術裡人人都有平等表達的權利。同志和視障者都是社會的邊緣,但這兩個來自邊緣的團體卻能激盪出如此美麗的火花,真的讓我很驚艷。」

20180809-第20屆台北藝術節策展人鄧富權專訪。(顏麟宇攝)
第20屆台北藝術節策展人鄧富權專訪。(顏麟宇攝)

藝術重心放歐美 台灣和東南亞成為「最陌生的鄰居」

儘管台灣具備展現當代藝術的基礎,重心卻在歐美而非亞洲,與台灣接近的東南亞國家都成了最陌生的鄰居,加上大眾觀賞藝術的心態脫離社會現況,鄧富權策畫許多新項目,重新拉回大眾與藝術之間的交流,因此本次台北藝術節由「共享吧」(Think Bar)做開場,為觀眾做準備「前進中山堂」,觀看年輕世代的素人藝術家參與演出,讓大眾透過藝術表演來對話、反思。

鄧富權提到,自己雖然也會說中文,但在台灣終究還是「外人」,而他利用這樣特殊的雙重身分,抱著旅遊的心情探索台灣,觀察台灣社會樣貌,發現台灣有很強烈的「自決」意識,但也看到台灣對於未來的矛盾態度,因此試著透過藝術表演,帶領台灣觀眾扭轉想法;鄧富權還會負責之後2屆台北藝術節,他透露會有包括科幻、懸疑等更深層跨領域的表演內容。

20180809-台北藝術節策展人鄧富權9日出席「第20屆台北藝術節」開幕記者會。(顏麟宇攝)
台北藝術節策展人鄧富權9日出席「第20屆台北藝術節」開幕記者會。(顏麟宇攝)

打破界線,顛覆刻板印象 NGO、社福團體全部站上中山堂舞台

為何會選擇中山堂呢?鄧冨權表示,中山堂本身具有濃厚的歷史氣息,「一走進來就可以感受那個氛圍」,而且中山堂曾是國民大會開會地點,符合這屆台北藝術節「ASSEMBLY為了__在一起」的「ASSEMBLY」(聚會)功能,讓台灣藝術家站上舞台,表達想法及欲望,更透過藝術作品,看見他們的真性情和「素人的個體性」。

「《釘孤枝雜耍擂台》呈現台北、台灣的活力;《山高流水之空中》由非政府組織(NGO)、社福團體共同參與演出,在中山堂光復廳被大家看見,展現自我調整、自我組織的狀態;《但是有何Night》則顯示LGBT內部有更多層次的自我定義」,鄧富權一一指出各項獨特表演的特色,但最讓他傾心的是《歡聚今宵》(GALA),因為該表演邀請素人一起跳舞,徹底打破與觀眾之間的隔閡。

《歡聚今宵》2年就在15國50個城市演出,鄧富權回想第1次觀賞的情景,「那次是在法國巴黎的郊區看表演,不是在繁華的市中心」,強調《歡聚今宵》光是演出地點,就先打破大眾認為藝術「高高在上」的刻板印象,「而且找素人一起同樂跳舞,更是凸顯人生而平等,整個就是非常歡樂的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

魏嘉瑀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