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玓觀點:《人選之人:造浪者》的那些自然與不自然

2023-05-11 06:20

? 人氣

再說一次,這些情節都合理,但選擇某種合理的答案,意味著其他答案被刪除。我們也必須佩服《人選之人》的編劇,通過一些巧妙而且高明的手法掩飾這些矛盾。例如,用那段為許多觀眾津津樂道的:「請等待這個社會追上你們的那一天」(真心覺得這段寫得實在精采),不僅平撫了黨部內受到性騷擾的女性員工受傷的心,也平撫了觀眾一開始對於「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所帶動關於這些爛男人爛體制究竟可以如何被懲罰的期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Netflix的多元中庸主義

從上面的討論來看,《人選之人》非常符合晚近Netflix自製(或投資、合製)影集的特徵:周密的市場調查與行銷操作,加上貌似多元的題材與故事,尤其經常讓女性做為主角或關鍵的情節推動者。強調戲劇性與衝突性,但避免真正可能引起爭議的批判性,以免導致觀眾無法接受或引發其他副作用。我把這種政治或文化立場的特徵,稱之為「Netflix的多元中庸主義」。這套模式不一定保證取得市場成功,但機率比較高,風險也比較低。

Netflix《人選之人—造浪者》。(圖/取自人選之人-造浪者 Wave Makers臉書專頁)
Netflix《人選之人—造浪者》。(資料照,取自人選之人-造浪者 Wave Makers臉書專頁)

但另一方面,我並不覺得需要因此對《人選之人》站在批評立場。其實我認同現階段台灣影視產業確實需要多一些能夠在市場上成功的製作,意思也就是必須更注重市場調查與行銷策略,並回過頭來調整製作企劃。這不等於以市場和行銷來主導甚至決定製作方針,那是把方法變成了目的,其實很難做出好內容,也通常不會得到好結果。而所謂「好」的內容有千百種答案,我們應該創造讓這千百種答案都可以出現的環境,以當前台灣的產業型態和實力來說,就得先把製作-市場-行銷的良性架構先建立起來。

說白一點,如果觀眾不喜歡,看不下去,那就一切白談。從這一點來看,我認為《人選之人》是一個需要被肯定的案例。不過,期待和批評當然是要的,我們可以,也一定要期待台劇可以在做到基本功夫之後,逐漸開展出更多樣多彩的花朵與果實,《人選之人》當然還可以更好,但在目前值得掌聲。

*作者為影視文化評論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