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玓觀點:《人選之人:造浪者》的那些自然與不自然

2023-05-11 06:20

? 人氣

無論是愛情的滋潤,或是逐漸內化組織規則進而認同,在現實上,當然都合理。編導想要告訴大家,改革也不見得就要走上街頭,可以有很多方法,這也沒錯。但合理是一回事,只選擇某種合理的答案,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其實,我們也可以讓易安在大選前暫時忍耐,說服自己試試看體制內的做法,但是在勝選之後,仍然選擇離開,回到社運或從事其他工作。現實上這有沒有可能?當然有;比較正確嗎?也不一定。但至少留下除了「接受現狀」、「大家一起努力」的另外一種可能,同時也可以對這個職業有更深刻的描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Netflix政治幕僚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圖/取自人選之人—造浪者 Wave Makers臉書專頁)
Netflix政治幕僚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資料照,取自人選之人—造浪者 Wave Makers臉書專頁)

同樣的,如果從政治這個元素來看,既然以政治幕僚為主題,就不可能不談政治,《人選之人》當然也談了,而且談的很直接,包括廢死、同婚、環保、新住民、官商勾結等等議題,穿插在整個總統大選的攻防情節中。不過,跟上面提到的職人面向一樣,政治問題的解決很多種,但《人選之人》最後選擇告訴大家的是,改革要慢慢來,要先掌握權力(翁文方媽媽教訓她說,權利和權力,不都是權?這個說法堪稱「合理混淆」民主政治邏輯的經典台詞)。我們看得出黨主席林月真有很多「進步」的理念,但她必須先掌權,只要選上總統,一切就可以照她的意思了──如果她真的相信事情會這樣簡單,那麼對照當下她很清楚必須在現實政治中採取妥協策略,也未免太矛盾了。

在政治上採取迂迴策略,也是一種政治人物的樣貌,而且恐怕是大部分台灣政治人物的樣貌。但同樣的,這個樣貌很合理,是一回事,但選擇這個樣貌做為所有政治問題的答案,就是另外一回事。當劇中沒有觸及任何一個議題的深刻或尖銳面向,此時性別、同婚、環保、新住民就已經不是政治「議題」,而是主流「進步」價值的宣傳了。

這裡也可以同樣聯繫到第三個面向:女性。以任何角度和構成元素來看,這都是一部非常有女性意識的作品。從女總統、女黨主席、女(同志)主管的安排,到女人對男人暴力(性騷擾)或非暴力壓迫(家務分工)的回擊,甚至連最後協助受傷女人的,還是這個加害男人的女兒,不是兒子(兒子根本不在場,也不需要在場)。這些安排,我都覺得非常好,身邊女性觀眾們也覺得這些情節非常寫實且有感。

然而這些女性碰到的問題,幾乎都是在一個更大的價值或目標下,被以迂迴或暫時妥協的方式獲得解決,或其實沒有解決。黨部內的性騷擾事件因為大選在即,用了一個可以接受但不滿意的方式收尾了,然後相關人等一起去唱歌大和解,接著就是慶祝勝選。另一方面,張亞靜雖然終於拿回了裸照檔案,但趙昌澤死皮賴臉,還是繼續選下去。就算這次沒有選贏,也沒說他會因此中斷政治生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