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加國牛肉進口,又一次「不帶骨」的經貿談判

2023-05-09 07:20

? 人氣

由於狂牛症疑慮,蔡政府準備開放加拿大牛肉進口引發批評。(資料照片,AP)

由於狂牛症疑慮,蔡政府準備開放加拿大牛肉進口引發批評。(資料照片,AP)

日前食藥署預告,我國將開放加拿大全牛齡牛肉進口,上路時間未定,再一次,蔡政府示範一次「不帶骨」的經貿談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次準備開放加拿大全牛齡牛肉進口會引發爭議與批評,主要是加國曾發生過俗稱狂牛症的牛海綿狀腦病(BSE),但行政院表示,加拿大已經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評定的牛海綿狀腦病(BSE)風險可忽略國家,美國也已開放,主管單位為此召開過專家會議、派員赴加實地了解情況,才決定開放。反對者則批評蔡政府再次為經貿利益、忽視食安、把國人的健康當兒戲。

這個批評大致正確,因為這種為經貿談判利益犧牲食安或其它的作為,蔡政府應該算是「慣犯」。政府此時要開放加牛進口,主要是我國與加拿大啟動「投資促進及保障協議」(FIPA)的談判,而且希望能在年底完成,食藥署此時預告開放加牛進口,即使不明說,當然就是談判的交換條件。

雖然官方舉出WOAH已把加國評定為BSE風險可忽略國家,作為支持開放的理由;但從立委的資料來看,很實際的是:2021年底時加拿大農場又發現有狂牛症,因而讓韓國、中國、菲律賓都已相繼暫停進口,這時台灣急著放加牛進口,既無必要、風險更高。

狂牛症會傳染給人,而且至今尚無有效的治療方式,坦白說,面對這種疾病,是該有老莊「不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台灣沒有必要領先世界各國先開放加牛進口吧。至於官員說「食安是政府最重視的責任,也會嚴格為人民把關」之類的官話,就不必太當真了,如果是真的,就不會為了與加國的經貿談判而在此時開放加牛進口。

而且,疑慮不僅於此,還要問一個問題:換到什麼經貿利益了嗎?

回想一下之前蔡政府開放美國萊豬進口時,強調的經貿利益主要是加入CPTPP、台美BTA,現在有那一個成功了?即使拿現在蔡政府力陳代表台美經貿關係密切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雖然談判有進度,但目前的內涵是看不出對台灣經貿的利益在那裡、有多大,頂多讓政府拿來「當政治資本」罷了。

蔡政府在對美經貿談判中,腰桿子軟到「不帶骨」,屈服美方壓力、開放萊豬、出賣民眾健康,但又未換到什麼經貿實利,這種的談判,不僅「不帶骨」、也「不帶腦」。

純以經貿關係看,2022年台加雙邊貿易額58.2億美元,其中台灣對加出口33億美元、從加國進口25.2億美元。去年全年台灣貿易額9074億美元,其中出口為4795.2億美元。以比例而言,台加貿易占台灣總體貿易的比重為0.6%,出口占全部出口的0.68%,坦白說,實在難謂是非常密切又重要,台灣是否要為此薄弱的經貿利益,冒上狂牛症風險,是該再評估、想清楚一點。

其實,這次台加的FIPA談判,經貿性質未必高,但地緣政治成份則反而凸顯;加國以「加拿大實現印太地區多元化戰略的一部分」來形容。這點倒讓人想到在開放萊豬時,有一派支持開放的觀點,就是認為開放萊豬會讓美國更「挺台抗中」,因此這種犧牲是有必要的。

但真實情況是:中美競爭、對抗格局已形成,而且預估會繼續多年,美國為此要多方拉攏盟國,而台灣必然是重要的對象。因此重點在美國的利益,台灣吃不吃萊豬其實毫無關係。

甚至看到現在美國的作為,從施壓台積電赴美投資、拚命賣武器要台灣埋單、到各種升高激化兩岸的作為,台灣到底是受惠還是受害,已經很難分清楚了,但台灣陷入戰爭的風險確實已大幅提高。

台灣還要為此吃萊豬,是否有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感覺?還是根本被賣還替人數鈔票?這次要開放加牛進口,情況是否「雷同」?蔡政府會不會又完成一次既「不帶骨」、又「不帶腦」的經貿談判?且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