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斷交了,然後呢?外交寒冬下,台灣的困境與解方

2023-04-20 05:30

? 人氣

2023年3月26日,外交部長吳釗燮針對宏都拉斯斷交事宜召開記者會說明。(資料照,顏麟宇攝)

2023年3月26日,外交部長吳釗燮針對宏都拉斯斷交事宜召開記者會說明。(資料照,顏麟宇攝)

自3月25日宏都拉斯宣布與我國正式斷交與中方建交,至今已經將近一個月,這是蔡英文總統自2016年上任以來,第九個與我國斷交的國家。近年來,由於中國領導路線變化、美中關係緊張…等等事件都造成中國不斷打壓台灣的外交空間,造成現今僅剩13個邦交國的窘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國家的定義當中必須滿足四個條件,包括:領土、主權、政府以及人民,而台灣目前面臨最大的問題即為「主權承認」的問題,雖然我們擁有領土、國民以及自主選出的政府,但若國際間沒有任何國家承認我國為「國家」,我們將陷入一個相當尷尬的處境。因此,邦交國的銳減已是對於台灣外交的一大警訊,需要各方強烈的重視。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台灣人民似乎對於「斷交」早已習以為常,不過身為台灣人民的我們皆有責任理解所面對的困難,以及解方。

「戰狼外交」讓台灣如臨大敵

自習近平上任以來,其所推行的外交政策被喻為「戰狼外交」,透過直接、強硬的方式反擊,他國對於中國的威脅。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在BBC的採訪中表示,習近平在有意識地利用民族主義激情強化的執政合法性,試圖以「威脅國家和民族存亡」作為敘事框架,並利用戰爭模式轉移人民注意力,從而加強凝聚力。因此,同為「中華民族」且過去又為同根生的台灣勢必是在這樣的外交路線下,必須爭取的對象。

然而,作為中國的對立面,美國也不是省油的燈,自知台灣與中國之間那些「愛恨情仇」,台灣變成激怒中國最好的方式,美國只要對台釋出善意,就會引起中方跳腳,尤其在這種外交模式下,中方會認為這是對於國族、權力極大的挑釁,常會以直接強硬的言語回應,不滿之際,甚至在台海進行軍演。雖然,與大國保持良好的關係固然重要,但中國的激烈反應勢必是對於台灣政治、經濟、國防…等等面相的嚴重威脅。

台灣外交政策的新可能?

面對中國與台灣之間的歷史因素、中方領導路線以及國際因素以上種種台灣本身就存在的外交難題,其實,我們仍可以透過一些方式突破現在的困境。

1.開放陸生來台交流

年輕世代是國家未來的競爭力與改變的可能,因此,若適度開放中國學生來台交流,讓他們真實感受到台灣與中國的差異,消弭資訊封閉帶來的隔閡,兩岸的青年能夠相互理解、交流,將有益於未來兩岸的合作與發展。

2.小國外交

自2017年巴拿馬與我國斷交後陸續已有8個國家與台灣斷交,而我國的邦交國多為開發中國家,較為落後,時常需要台灣的金援幫助,因此斷交後,照道理來說應該會多出一筆相當可觀的外交經費,我們或許可以試圖與小國建立關係,因為領土與人口較小需要的金額較低,但這會讓有些人產生質疑,與這些國家建交對台灣似乎沒有任何益處,不過,在國際間,身為一個主權國家,必須擁有一定數量的邦交國,才有被視為「國家」的可能,因此與小國間將仍有有它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3.深化我國與非邦交國的關係

正式邦交關係可能會受到中方強硬的阻攔,所以與非邦交國的合作似乎成為台灣外交一個新的出路,而且是台灣與大國之間最可行的一種外交模式,不僅可以提升我國各方面的實力,也不會讓台灣在國際舞台中消失,甚至能夠得到更多的矚目。

雖然,台灣又再一度陷入斷交危機,但最近我國與歐美國家的關係似乎越來越密切,舉例來說:德國首次有部長級的官員訪台、捷克議長訪台、我國總統過境美國,甚至平均停留天數創新高,可見台灣的外交實力並沒有想像中脆弱,但面對外交議題,台灣方面似乎都過於被動,應更主動出擊尋求新的可能。

*作者為清華大學自主學習小組成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