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偉觀點:重說「島鏈戰略」

2018-08-19 07:10

? 人氣

不過現代航母在現今的科技戰略下,一直都存在著很大的爭議,因為在衛星科技的偵測下,航空母艦與其特遣艦隊,根本無所遁形,尤其在現今2,000公里以上射程的導彈的圓概率誤差(CEP-Circular error probable)均不超過10公尺,大型航母很容易成為敵方的最大標靶。一旦遇襲,艦上那麼多的高科技配備與上千海軍官兵,這代價是非常沉重的。而且航空母艦是名符其實的「吞金獸」,曾有人以美國主力的「尼米玆級航母(第一艘同名航母是在1972年5月13日下水的USS Nimitz CVN-68)」為標準去估算一支航母打擊群從成立到退役所要付出的費用,包含建造「尼米玆號」的費用(約37~45億美元)、艦載機(約200億美元)、護航艦、驅逐艦、潛艦等護航艦的費用(約70億美元)、燃油與物資補給費用(約60億美元)…等。再加上預估貨幣貶值所增加的20%的通貨膨脹,也就是說,一艘尼米玆級航母建成後在其建成下水服役的50年時間裡,將花費接近600億美元(全壽期費用),約佔美國海軍每年支出預算的10~12%左右(註十)。這麼高的花費與可能遇上的各種威脅,也迫使經濟力量大幅下降的俄羅斯海軍宣布將提前進入「無航母時代」,轉而加強研發更先進的戰略核潛艦,目前俄國僅有一艘1991年下水服役與中國「遼寧號」同等級的──「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舷號063)」。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俄國的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駛往中東,沿路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圖為英國皇家海軍的里奇蒙(HMS Richmond)巡防艦(右)正在監控俄國航艦(左)。(美聯社)
俄國的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駛往中東,沿路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圖為英國皇家海軍的里奇蒙(HMS Richmond)巡防艦(右)正在監控俄國航艦(左)。(美聯社)

附註:

(註一)參見──高放:《1949年前後中美錯失建交機遇》(炎黃春秋∕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

(註二)1965年8月,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裡,由中共總理周恩來主持的中央專門委員會議裡,時任國防科委副主任的錢學森發言表示:中國應該重點發展洲際導彈和建立中國海上編組調查測量船(海調船)的初步設想。對當時已經擁有──原子彈(氫彈也差不多製作完成)的中共來說,沒有洲際飛彈就像士兵有子彈而沒有槍,是沒辦法對敵人形成反擊能力的。而組織海調船的目的就是要在試射洲際導彈時在外海觀測調查之用的。中共在1964年成功在新疆羅布泊試爆原子彈、1966年10月27日,也成功在西部以東風2號(北約代號:CSS-1,目前已淘汰,由東風2A替代)載運火箭加上核彈頭完成──「兩彈(核彈加導彈)合一」的導彈核武器試驗(從酒泉發射擊中800公里以外的羅布泊的目標)。整個東風系列火箭的總設計師都是由畢業於兵工學院第五期的任新民擔任的。最早的東風-1號(DF-1)短程彈道導彈是中國根據蘇聯R-1短程導彈仿製的一種短程地對地戰術彈道導彈。最大射程可達500公里至550公里、改良後的東風2號屬近中程運載火箭,最大射程可達1,000公里左右、東風3號則是在1970年成功載運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太空、緊接著東風4號試射成功,由原子彈或核彈組成,具有遠程攻擊能力的東風5號洲際彈道飛彈(DF-5;北約代號:CSS-4 Mod 2)的地面分析系統試驗,也開始在中國的西北、西南、東北各地分頭進行。但要驗證導彈的全程飛行能力,就必須往更遠的太平洋上去進行實際的試射試驗。這樣不但可以實際驗證導彈的飛行能力,還可以向國際宣示中國的科研實力。1967年7月18日,一份組織遠洋調查船舶的研發計畫上報到了中央軍委會和毛澤東、周恩來手上,這就是後來的──「718工程」(取國防科委上報日期作為工程的秘密代號)。國防科委計畫中的「718工程」以8年為期來完成所有計畫。實施中的「718工程」包括組建──向陽紅五號遠洋調查船,實施靶場調查和落區選擇,進行各種靶場儀器設備的研製與試驗,建造遠望號系列遠洋測量船、向陽紅10號遠洋測量船、大江級遠洋打撈救生船、福清級大型油水補給艦、遠洋拖船、051型導彈驅逐艦等。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忠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