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宮熊觀點:慢雷時刻─不是雷曼是慢雷

2023-04-03 06:40

? 人氣

2023年3月24日,德意志銀行股價一度暴跌15%(美聯社)

2023年3月24日,德意志銀行股價一度暴跌15%(美聯社)

三月中百年瑞信被迫「賤賣」,瑞士銀行受瑞士央行之請強娶瑞士信貸,這是2008 年後歐洲銀行業最重要的一天,極有可能成為全球金融圈世紀大屠戮的開端。而才短短幾天之後,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DB) 的破產危機再起,引發歐洲金融業系統風險的疑慮。也擔心是否是歐洲的「雷曼時刻」來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依筆者觀察,這次美國與歐洲二大金融風暴將形成「雙颱共伴效應」,金融業將迎來緩步骨牌效應「慢雷時刻」:幅射式、大幅度的淘汰浪潮。但也為廿一世紀以來新科技發展的新商品循環注入破壞式創新的一劑強心針。

首先,金融圈脆弱的骨牌效應來臨了!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一筆價值僅500萬歐元的信用違約掉期(CDS)交易引發了德意志銀行的經營危機。顯示這家自2008年受金融風暴嚴重波及卻仍倖存的歐洲最大銀行,其內部複雜的財務問題絕對已經千絲萬縷,足以產生核彈級的系統風險。那麼值得我們深思的是:隱藏在後面那些千千萬萬家小德意志銀行又如何應對此波兇險的考驗呢?

長久以來,保險業、銀行業都會習慣把多餘的資金投資在諸如債券、投資銀行或大型商業銀行經由包裝的以債券為主要內容的次級有價證券上面,也因此投資的風險皆被嚴重低估。例如瑞士信貸風暴時,金管會一開始評估台灣金融業在永續債的曝險金額約14億,數日後又修正到40億歐元。但有意思的是誰知道這是否就是最後正確金額嗎?也就是說,金融業的投資風險恐怕是帳面上的數倍到數十百倍而不自知。而無知是最危險的!

其次,目前以美國為首的世界主要的開發中國家國債都已經瀕臨違約的邊緣。以往認為完全沒有風險的美國國債和其他國家的國債、投資級公司債恐怕成為引爆此波超級金融風暴的導火索。而金融風暴的核心卻是在國際超級大型銀行,諸如瑞士信貸、德意志銀行。但這二家銀行的暴雷絕對不是唯二的二個個案,歐洲金融業的超級風暴持續擴大中。全世界所有的金融行業包括銀行、保險、證券業都已經難逃這一波超級系統風險。此外,附著在這些大型銀行生存發展的高科技新創公司難逃此波經濟大蕭條的洗禮。

20:80法則仍然適用在新世代經濟發展。廿一世紀初網際網路的商業化、智慧型手機的問世,展開了一連串科技的創新;AI 結合5G、大數據、雲端運算讓人類真正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大門。然而功業未成亂象叢生,許多看似有創意卻不適合未來人類需要的新創產品勢必藉由此波金融大洗牌十之八九被淘汰。

爭一代更爭春秋!十年為產業循環、二十年為新商品循環,四十年為商品循環、八十年為新經濟循環。人類經濟發展延著這些循環往前邁進,企業也在一波波競賽中求生存圖發展。這一次雙颱共伴的金融風暴來勢洶洶,蝴蝶效應已然成形,產業結構也被迫調整。波濤洶湧中這些經過洗煉後生存下來的新世紀金融業與科技產業將成為下一個世代的主流產業。我們有幸見證珍貴的歷史時刻。

*作者為國立屏東科科技大學財經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