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美論將危害區域安全!」林飛帆、李問投書《國家利益》全文

2023-03-16 11:41

? 人氣

2023年1月,國軍在高雄舉行實戰操演。(美聯社)

2023年1月,國軍在高雄舉行實戰操演。(美聯社)

(編按)《國家利益》網站15日刊出林飛帆與李問的〈疑美論將危害區域安全〉(Skepticism toward US support for Taiwan harms regional security),兩人強調「妖魔化」國際社會支持台灣的聲音,將削弱台灣社會對台灣安全的信心,也會讓中共武力恫嚇台灣有更強的心戰效果。

林飛帆16日也在臉書上表示,立委高金素梅近日高調示範「疑美論」的極致,將美國描繪成破壞區域穩定的一方、替中共打壓台灣,因此「有必要駁斥這樣的論調,也必須進一步向國際社會說明,疑美論是如何在台灣被擴散、操作」。以下為林、李投書的中文版本:

台灣即將在2024年迎接下一屆總統大選,國家的未來面臨重要的抉擇,更關係到台灣未來在印太地區所扮演的角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儘管兩大黨都尚未決定總統候選人,其中一個逐漸受到關注的論辯主題,在於國際社會對於台灣國防安全的支持,特別是美國的支持,是否可以受到信任與信賴。台灣目前執政的民進黨政府,在蔡英文總統的帶領下,與美國等國際夥伴緊密合作,謹慎地維繫兩岸現狀、並持續強化台灣的國防能量。

另一種論述,則是以懷疑與不信任的態度,來看待美國對台灣的支持,這樣子的論述也出現在台灣的公共討論中。雖然中國官媒的評論,企圖詆毀國際社會對台灣國防的支持,不是非常令人意外,不過近年來,台灣最大的在野黨中國國民黨,也開始抱持類似的論調。仔細分析這些誤導性的論述,便能進一步分析台灣內部的民意走向,將如何對區域安全帶來廣泛的影響。

錯誤時機的國民黨北京訪團

正當國際社會對中國加強譴責力道、最近又因為中國間諜氣球事件惡化的同時,國民黨上個月派遣高規格訪團赴北京,由副主席夏立言領軍。此時,面對中國的威脅,當國際社會希望對台灣表達堅定支持,國民黨與中共強化關係的行為,對國際社會帶來矛盾與混淆的訊息。

雖然這個時機錯誤的訪團,宣稱集中討論經濟議題,但事實上,此行也不避諱進行政治宣誓,例如重申國民黨和共產黨對於所謂「九二共識」的共同支持:國民黨將其定義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而共產黨卻僅定義為「一個中國」。

夏立言此行,似乎驅散了國民黨試圖劃清「親中」形象的可能性。不過,訪團僅能被視為其中一項指標,顯示國民黨持續面臨內部壓力,必須優先維繫與中國的關係,且黨內許多重要的聲音,持續對於美國各項對台政策,表達堅定反對的立場。

對於國際社會支持台灣的錯誤論述

儘管歷史上曾抱持反共立場,國民黨近幾十年來,在意識形態上經歷大範圍的重整。雖然國民黨曾經標榜自己是台灣政壇當中穩定的力量,今天的國民黨卻冒著疏離中間選民的風險,因為採取越來越強硬路線的論述,以呼應北京的觀點。

近年來,國民黨內重要的意見領袖,常常對於國際社會支持台灣的舉動,表達懷疑與不信任。這包括將台灣與阿富汗、烏克蘭進行不當的類比,以質疑美國或西方民主國家的行為:例如說主張美國會在與中國的衝突中採取「棄台」做法;或是主張美國會把台灣當成「砲灰」對付中國以鞏固自己的利益。

在忽略地理條件差異等重要條件的情況下,國民黨內強硬派的論調,發表諸如「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等煽動性的口號,主張美國對於台灣的承諾皆不可信。許多國民黨立委的評論,集中在討論台灣與烏克蘭之間的比較,主張美國會在台灣與中國的緊張衝突中,將讓台灣獨自面對。

部分討論,甚至引用中國或俄羅斯相關的錯誤訊息來源。在最近的一個案例中,一位國民黨前立委,分享「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記者嘉蘭尼克森的推文中譯版,造成媒體爭議,並且引發台灣的外交部和美國在台協會的公開駁斥。發文內容寫:「白宮內線消息透露,當被問道有什麼比『新保守烏克蘭方案』更具災難性的?拜登回答『等一下當你看到我們「毀滅台灣」的計劃就知道。』」

在經濟議題上,國民黨立院黨團強烈反對半導體領頭羊台積電投資美國,指控此舉將「掏空」台灣的經濟。台灣民間團體IORG曾追蹤相關論述,發現反對台積電投資美國的主張,早在2021年便在中國社群媒體平台出現。到了2022上半年,這些觀點被立場接近國民黨的媒體名嘴傳播,並以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設廠,作為美國即將放棄台灣的徵兆,並且獲得中國官媒大篇幅報導。此類案例,顯示海峽兩岸媒體的交互引用,用以影響台灣的民意。

對美中採取虛假的等距關係,將造成區域不穩定

在其他案例中,國民黨似乎時而主張台灣要在中國和美國之間保持等距。舉例來說,被視為2024年可能總統候選人的新北市長侯友宜,最近曾說過「我們絕對不是強國的棋子。」侯友宜的論調呼應中國官媒常出現的觀點,將台灣與美國的夥伴關係進行負面詮釋,將台灣形容為「棋子」而非夥伴。

許多這類的言論,歸根究柢是拒絕選邊站,企圖在中國和美國之間呈現虛假的等距關係。然而,由於中國並非在台灣海峽扮演中立的腳色,反而是以強勢作風變本加厲,如果台灣無法和美國及理念相近的民主國家緊密合作,只會讓中國更容易擴張在台灣海峽的軍事影響力,進而干擾印太地區的和平。

如果對於國際社會支持台灣的舉動抱持懷疑立場,將侵蝕社會大眾對台灣安全的信心,並且削弱台灣和國際夥伴之間的互信關係。這類的論述,也可能削弱台灣社會抵禦中國侵占的決心,進而助長採取綏靖主義政策的呼聲––更將徹底改變台灣海峽地緣政治的現狀。

在這個情況下,理念相近的民主國家,持續以明確的方式表達對台灣的支持,對於讓社會大眾安心非常重要。不過,如果對台灣的安全傳達不一致的的訊息或預測,便可能造成混淆,甚至無意間造成更多的不信任。

透過緊密的國際合作強化和平

相較於國民黨,台灣執政的民進黨致力於與國際夥伴建立信任。過去七年來,民進黨政府仰賴一系列重要的政策立場,作為維繫台灣安全的支柱。這包括維繫兩岸現狀、以堅定但謹慎的方式處理對中關係、推廣健康的國際貿易環境、貢獻於國際人道議題、並推動亟需處理的國防事務改革以強化台灣的國防能量。

副總統賴清德近來接續蔡總統,成為民進黨的黨主席。他的發言顯示,民進黨在外交和兩岸議題的重要政策立場,在賴清德的領導下,將維持延續性。副總統一再強調,堅定支持蔡英文總統的「四個堅持」,這是蔡總統在2021國慶文告中所提出對於維繫兩岸關係的一系列原則。賴清德也在1月18日宣誓就任黨主席後的發言,以及許多其他場合,表達將延續蔡總統對於維繫兩岸關係穩健的路線,同時持續強化台灣與國際社會之間的友誼。

在這個威權國家試圖挑戰國際秩序的時代,台灣不能基於綏靖主義或是犬儒心態,與長期合作的夥伴保持距離。所以,反駁這些有害的論述,避免這些論述損害台灣與國際夥伴間的良好關係,持續是重要的議題。

林飛帆為民進黨前副秘書長、李問為民進黨連江縣黨部主委。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