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疑美論」與「疑賴論」,賴清德破解得了嗎?

2023-03-02 07:20

? 人氣

「疑賴論」與「疑美論」是賴清德總統之路上躲不掉的挑戰。(柯承惠攝)

「疑賴論」與「疑美論」是賴清德總統之路上躲不掉的挑戰。(柯承惠攝)

受到俄烏戰爭周年以及2024台灣總統大選接近的影響,台海安全議題又被熱議。其中一組議題是:中國會不會像俄國入侵烏克蘭一樣武力犯台?若真的發生,美國會不會出兵援台?另一組重要議題是:對於自許為「務實台獨工作者」、也將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的賴清德,美國會不會像對現任總統蔡英文般地信任他?前一組議題衍生出台灣的「疑美論」,後一組議題則是美國的「疑賴論」;「兩疑論」也成了賴清德總統之路躲不掉的挑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民進黨對「疑美論」與「疑賴論」的第一個反應是:「那是藍營配合北京炒作出來的。」綠營對疑賴論的辯護是:賴清德在2020年就以副總統當選人身分出席美國國家祈禱早餐,之後與美國行政、立法部門以及美國在台協會(AIT)都保持良好互動;此外,2022年賴前往宏都拉斯參加總統就職典禮時,曾與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同台寒暄「自然互動」。而對於疑美論,綠營則指控這是在配合北京的對台認知作戰,就如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所形容的「三段式組合拳」:「美國人不會來」、「蔡政府沒準備」且「國軍沒能力」,最後推演至「投降論」。

「兩疑論」不是空穴來風

葛來儀Bonnie Glaser(取自Twitter)
「知台派」葛來儀與簡以榮都證實,華府不瞭解賴清德,也擔憂他的國際與兩岸事務團隊(取自Twitter)

固然在野勢力與北京樂於炒作「兩疑論」,但兩疑都非空穴來風,而民進黨的反駁也不夠有力。

例如賀錦麗和賴清德只是在公開場合禮貌性寒暄兩句,既非深入交談也不代表美國對賴的信任,更何況賀錦麗在臉書貼出的照片還刻意把賴清德畫面截除。此外,藍營引述《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今年1月間一篇報導〈台灣總統擬參選人引發美國對中國緊張情勢的擔憂〉(Taiwan presidential contender sparks US concerns over China tensions)做為「疑賴論」的主要證據。這篇報導雖未引述官方正式發言質疑賴清德,但也絕非民進黨所稱的「不知道哪來的謠言、捕風捉影」。這篇報導採訪了對華府對台政策有影響力的兩位「知台派」專家: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還有川普政府的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副主任、前駐台武官簡以榮(Ivan Kanapathy),他們都證實華府不瞭解賴清德,也擔憂他的國際與兩岸事務團隊。

台灣民意對美國是否會出兵的懷疑,並不只是親藍機構的民調結果。例如,台灣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一月發布名的的民調顯示,有38.8%和17.8%受訪者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美國是講信用的國家,亦即有一半以上的台灣人不相信美國的承諾;又例如,美國杜克大學教授牛銘實主持的團隊長期進行《台灣國家安全研究》調查,2022年12月最新調查結果顯示,烏克蘭戰爭後,多數台灣人都不認為美國會出兵協防台灣,而只會提供武器。前一次2020年10月的調查顯示,即便台灣宣布獨立引發中國攻打台灣,53.2%受訪者認為美國也會出兵協防台灣;若台灣維持現狀不宣布獨立中國卻攻打台灣,67.2%認為美國會出兵協防颱灣的比例高達。去年底的調查,這兩個數據分別降到19.3%和33.8%。

2022年9月26日,離開釜山港的美軍「雷根號」核動力潛艦。(美聯社)
2022年8月裴洛西一離台、中國開始軍演,雷根號卻也向東駛離台灣,在一旁「戒備」。中國稱軍演把雷根號「逼退幾百公里」。(美聯社)

這也不能全部「歸功」於中國認知作戰,美國本身的作為也讓台灣民眾對美國挺台灣的程度有遲疑。例如,去年八月初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第七艦隊旗艦的雷根號航空母艦(USS Ronald Reagan)也同時從菲律賓航向台灣東部海域布署,但裴洛西一離台、中國開始軍演,雷根號卻也向東駛離台灣,在一旁「戒備」。中國央視新聞還引述解放軍說法,稱軍演把雷根號「逼退幾百公里」。當台海發生數十年來最嚴重危機時,雷根號既未航經台灣海峽,還駛離台灣在一旁遠遠「觀戰」,這也讓人懷疑:一旦台海戰事發生,美國是否會第一時間援台。

此外,美國官方也直言因憂心台灣的地緣政治風險,所以希望藉《晶片法》(CHIPS and Science Act)立法,在未來10年間把國防軍備所需求的高階晶片全部從台灣移到美國生產,以免危及美國國家安全。就美國立場而言這是合理的考量,但若連美國都對台灣安全沒信心,要怎樣讓台灣各個「神山」、「矽盾」安心根留台灣,這是台灣領導人的大考驗?

20230101-總統蔡英文(右)1 日在副總統賴清德(左)陪同發表「2023新年談話」。(柯承惠攝)
民進黨有意把蔡英文(右)的「四個堅持」納入黨綱,以證明賴清德(左)不會背離蔡英文路線。(柯承惠攝)

提出積極主張化解民眾疑慮

面對「疑美論」與「疑賴論」,賴清德陣營不能只是推稱是藍營炒作、紅軍認知作戰,它必須以更積極作為說服民眾。民進黨方面有意把2021年蔡英文回應習近平「習五條」統戰的「四個堅持」納入黨綱,以證明賴清德不會背離蔡英文路線,藉此平息美方疑慮。但這還是消極作法。想做台灣未來的領導人,賴清德應該主動地提出對維繫台灣和平與主權的方案,而不只是消極宣稱要延續前人路線。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從去年中共二十大之後已經一步步走出近三年的清零閉關狀態,從習近平去年11月藉G20、APEC出訪,到12月中國出乎全球意料之外迅速取消清零政策。結束閉關鎖國固然有內部經濟社會壓力,但也代表著接下來中國對外將主動出墼──包括對台灣。

2022年11月1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彭麗媛抵達曼谷,準備參加APEC峰會。(美聯社)
中共20大之後,逐步結束近三年的閉關鎖國,對外主動出墼。圖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夫婦去年11月赴曼谷參加APEC峰會。(美聯社)

從對台灣食品輸入管制鬆綁、拋出恢復16個兩岸直航點議題、組團要求來台悼祭星雲、主動遣返八八槍擊案嫌犯,中國已經一步一步對台主動出擊,三月兩會結束、政府人事底定後,應會有更多對台政策出台。如果賴清德沒有主動提出自己的兩岸主張與具體政策,那就只能被動接招、而且將會應接不暇,完成失去兩岸議題話語權。

當然,北京對賴清德提出的方案,也可能像過去七年對蔡英文一般冷處理,但至少賴清德要能說服台灣民眾,肯認賴清德的兩岸主張是合理、和平且合乎台灣利益,進而願意支持,並且立場一致地面對中國。只有這樣的積極作為才能有效破解「兩疑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