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錦芳專欄:以色列青年壯遊下一站,台灣

2023-02-12 06:40

? 人氣

近期「台以打工度假協定」可望簽署,有助於促進台以兩國青年交流。(AP)

近期「台以打工度假協定」可望簽署,有助於促進台以兩國青年交流。(AP)

經歷三年煎熬,新冠疫情終告一段落,全球旅遊大爆發。以色列駐台代表柯思畢 (Omer Caspi)透露,近期台以雙方將簽署「打工度假協定」,這對台灣與以色列青年都是好消息,許多以色列青年很嚮往台灣,許多台灣青年對以色列很好奇,未來「打工度假協定」一旦完成簽署,許多以色列青年會來台灣展開壯遊,也歡迎台灣青年到以色列展開探索之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以色列與台灣今年歡慶雙方設館30周年。「當台灣人遇見以色列」攝影展此刻在中正紀念堂展出,30幅由台灣人拍攝的以色列風土民情,從歷史古蹟、傳統市場、跳蚤市場、街頭小吃到沙漠奇觀等,呈現台灣人眼中的以色列。

以色列駐台代表柯思畢 (Omer Caspi) 。(謝錦芳攝)
以色列駐台代表柯思畢 (Omer Caspi) 。(謝錦芳攝)

以色列推全民接種超快速 國境解封比台灣早

回顧新冠疫情初期,以色列以最快速度推動全民疫苗接種,而國境解封速度也比台灣快很多。柯思畢指出,「以色列先前沒有處理傳染病大流行的經驗,沒有像台灣建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這樣的機制,在新冠疫情爆發初期,病毒散播快速,我們缺乏處理如此大規模傳染病的機制與能力,唯一的辦法是以最快速度向藥廠購買疫苗,實施全民接種。台灣因為先前有處理SARS的經驗,台灣模式在因應新冠疫情方面,也讓我們學習很多。」

柯思畢指出,過去30年來,以色列與台灣簽定31項協定,橫跨教育、科學、創新、健康等各個層面,今年即將簽署「打工度假協定」,這對許多以色列與台灣的青年是一大好消息,他們可以計畫出國旅遊,打工兼度假,體驗不一樣的人生。

以色列與台灣之間有許多共同的價值。柯思畢指出,以色列與台灣都缺乏天然資源,必須積極創新,兩國都重視教育、家庭價值、民主與自由,兩國進行許多科學、經濟方面的合作,未來將進一步深化雙方的關係。

「當台灣人遇見以色列」攝影展正在中正紀念堂展出。  (謝錦芳攝)
「當台灣人遇見以色列」攝影展正在中正紀念堂展出。 (謝錦芳攝)

以色列人熱愛旅遊 海外壯遊是特有的成年禮

以色列人熱愛旅遊,壯遊是以色列人特有的成年禮。以色列創業家艾瑞黎 (Inbal Arieli) 自軍中退伍後,曾與朋友到墨西哥壯遊,展開一場有趣的探險。她在《虎之霸》書中指出,「以色列青年在退伍後,通常會出國待一陣子,追求國外生活經驗。以色列年輕人喜歡遠離家鄉和自己的文化,體驗陌生的時空背景。」

對以色列人而言,出國擔任背包客壯遊,不僅探索人生,還能夠實踐個人理想。艾瑞黎指出,有一位以色列青年在特種部隊服役8年後,與妻子一起到泰國壯遊,他們決定把背包客變成一種資源,開闢「生命鬥士」臉書,號召以色列青年到偏遠國家擔任志工。目前這個組織每年可以派遣10個人道服務團到阿根廷、瓜地馬拉、秘魯、加德滿都、孟買等地偏鄉,照顧逾4000名兒童,為孩子們教導英文、數學、科學等。這對以色列青年夫婦透過壯遊,實踐了社會創新的理想。

曾多次到以色列旅遊的文藻外語大學教授張守慧日昨從高雄北上參觀「當台灣人遇見以色列」攝影展。張守慧是亞洲唯一教授意第緒語的學者。她從小喜愛歷史,留學德國時,在指導教授的鼓勵下,意外學了意第緒語。她說,猶太人從中東往東歐離散時,意第緒語在13世紀時誕生,發源於日耳曼語系,但以希伯來字母書寫。她在文藻外語大學開設意第緒語的課程,結合猶太與東歐的歷史與文化,雖是冷門的語言,卻意外受到學生們熱烈觀迎。

猶太裔美籍作家以撒.辛格為197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致力於以意第緒語的寫作。他曾說,「意第緒語是個流亡的語言,沒有自己的土地,沒有邊界,也不為任何政府所支持。這個語言中不含武器、火藥、軍事及戰略等字眼;它不僅是一種語言,也呈現了一個特殊的生活方式。」

「當台灣人遇見以色列」攝影展正在中正紀念堂展出。  (謝錦芳攝)
「當台灣人遇見以色列」攝影展正在中正紀念堂展出。 (謝錦芳攝)

這次攝影展中令張守慧印象最深的一張照片是哭牆,位於耶路撒冷老城內的哭牆建於西元前19年,牆上的文字是希伯來文。透過學習意第緒語,張守慧深入了解猶太歷史與文化,不僅拉近以色列與台灣的距離,也結交了許多朋友。

隨著地緣政治升高,台灣曾被《經濟學人》雜誌形容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然而,柯思畢反駁說,「我們一家人在台灣住了3年半,台灣是一個非常適合居住且安全的好地方。我相信,疫情告一段落後,台灣與以色列之間的班機會班班客滿。」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錦芳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