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信觀點:蔡政府解決不了電力危機的「廢核進程」

2018-08-05 06:50

? 人氣

蔡英文的2025非核家園政策,以德國為借鏡,作者認為,「儘管如此,蔡政府以為德國可以花將近十年的時間來達成廢核目標,對於台灣也應該可以做得到,而且可以用更積極與激烈的手段,就是拒絕一切核能發電」。(資料照,民進黨中央提供)

蔡英文的2025非核家園政策,以德國為借鏡,作者認為,「儘管如此,蔡政府以為德國可以花將近十年的時間來達成廢核目標,對於台灣也應該可以做得到,而且可以用更積極與激烈的手段,就是拒絕一切核能發電」。(資料照,民進黨中央提供)

核四封存,核四燃料棒秘密送回美國,核四等於完全廢除,這樣的政策邏輯就是目前蔡政府的「廢核進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於所有核電的排除就是為了在2025達成「無核家園」,這也是小英總統強打的能源政策,而她最重要的借鏡則是德國,德國預定2020時達成廢核目標。儘管如此,蔡政府以為德國可以花將近十年的時間來達成廢核目標,對於台灣也應該可以做得到,而且可以用更積極與激烈的手段,就是拒絕一切核能發電,所以在這個邏輯下,小英的能源政策就是不要用核電。其他的能源發電都可以大量使用,特別是綠能!

只是台灣本來就缺乏天然資源,再加上地窄人稠,先天條件就受到很大的限制,而蔡政府所期待的綠能(太陽能、風力、水力等)特別是太陽能與風力這些還正在啟動,並未完全及與成熟,因此在這樣的限制下,火力發電成了最主力電力來源。無論是燃媒或燃氣,大量的CO2與相關有致癌的物質就成了這兩年夾雜在全體人民共同呼吸下去的空氣中,蔡政府為了達成自己的能源最高目標—無核家園,對於台灣日益惡化的空氣與環境,選擇「視而不見」,並以文青式的說詞「乾淨的煤」來麻痺民眾的反彈。深澳的燃煤電廠就是得建置起來,因為此時若不建,缺電就是最直接的結果,而缺電就是小英施政最可怕的惡夢之一,因此,在視而不見空氣的惡化之下,火力發電只能馬達全開,因為使命必達。兩年多來犧牲的就是全民的健康!

台中市政府砍台中火力發電廠生煤500萬噸的許可證,將於2月25日生效。(圖/台中市政府提供) 
火力發電對健康來說危害最大,「可惜的是,蔡政府不但沒有廢除火力發電的最高目標,還將火力付予重責大任」。(示意圖/台中市政府提供) 

邏輯上應該是廢燃煤來救健康的,因為在所有傳統發電中火力發電是破壞力最強的,也可以說是智慧時代最該淘汰的一種發電模式,可惜的是,蔡政府不但沒有廢除火力發電的最高目標,還將火力付予重責大任,如此荒唐的邏輯沒有人提出用公投來質疑,反而是當馬英九等人提出了「以核養綠」公投時,蔡政府卻要全面「撲殺」。主因還是小英的能源政策中就是不能容忍有任何核能而已。

所以當小英總統轟「以核養綠」是一種似是而非、落後於世界潮流的說法時,只能讓人要搖頭感嘆,原因無他,而她所舉出的理由竟然是近日來天氣酷熱,用電量頻創歷史新高,但備轉容量率仍可以維持6%以上,這裡就有太陽能光電的貢獻,完全無視核二廠所提供的電力挹注。本來就沒有想要用核二的,可是電力供應實在是在走鋼索,於是賴揆說核二是修復後啟動,並非啟動核能,結果核電就這樣一直滿載,才能讓近日供電不致於亮紅燈。小英避而不談此點,就是想強化光電。愈發地示原來總統解讀數據是如此不顧全盤,光只是找到自己可以立足的數據來闡述,更以此來攻擊「以核養綠」是似是而非落後世界潮流,這樣的論證讓人不敢苟同。因為我們現在的情況不就是「以核養綠」嗎?沒有核二,電力不就得亮紅燈了嗎?

再看小英總統舉出七年前她和德國議員費爾交換意見,小英表示「相信」綠能已是不可逆的趨勢,德國現在的綠能發電已從17%提升到30%,今年初還一度可以靠綠能滿足全德國的用電量。小英引用的是今年元旦清晨六點前後,當時全德用電是41GW,光是風力發電加上水力與生質能發電正好滿足全部用電量。然而,當時還有部分燃媒與核電發電廠並未停機,多餘的電力只有輸出國外,在歐洲電力自由市場造成了「負電價」現象(即廠商發電同時還得付錢)

核四廠,龍門核能發電廠(台電)
相較台灣的廢核作法,德國並非馬上廢核,而是通過類似「以核養綠」的說法來逐步進行。圖為核四廠(台電)

德國的因應對策是將燃煤和核能等傳統電廠增加彈性,不時調整升/降載以因應再生能源變動,這個調整過程是需要相關的技術與設備的調整,因為再生能源與傳統電廠輸電系統不同,再生能源需要更大的電網系統來支應,德國運用彈性調整策略來鼓勵再生能源的遞增,不是全面停止燃煤發電或核能發電,這才是德國經驗成功的關鍵所在。換言之,全盤的能源政策就是彈性的多元發電的調整,既可確保供電正常無虞,更可放心地逐步走向無核/無煤家園。

德國經驗中明顯地並沒有馬上廢核,而核電成了能源政策的靈活棋子,這和「以核養綠」的說法有異曲同工之處。不知道小英總統為何有「以核養綠」是似是而非、落後於世界潮流的想法。德國既是她標榜的典範,為何我們的能源政策卻是如此地僵化與固執呢?不能靈活起來呢?非得把核電汙名化,同時卻又得靠核二來幫忙維護電力供應,以免缺電呢?

當然,小英只看到綠能的願景而已,沾沾自喜地談到太陽能與風力發電與智慧型電網的設置遠景可期,問題是這兩種能源的發展技術與關鍵所需要的時間與人才,我們國內還不夠,仍得仰賴國外,而這些發展與訓練過程至少要五至十年才有可能穩定與成熟。加上台灣的風場與種電場受制於地理環境,還有颱風等天然氣候變化因素存在,這些和歐洲發展再生能源有所差異,不知道為何小英總統如此樂觀,好像只要建構好風機或搭上太陽板,這一切綠能就會源源不斷產生。完全不顧自然條件並非隨時就可以支應發電,還有風機帶來的噪音、種電間接也破壞土地、埤塘等正常功能,台灣原本就是地窄人稠,不像歐陸可以運用的地方與資源比我們還要豐富多元。德國當然可以學習,但是走向全面綠能化之前,我們當前的電力危機問題就得先解決才行。

最後,蔡總統完全沒有能源政策與國安策略全面與全盤的思維,兩岸目前關係是緊繃的,隨時有可能擦槍走火,一旦爆發衝突,所有發電設備一定首當其衝,無一倖免,一旦首波攻擊被毀,如何阻絕敵人於灘頭?沒有多元能源策略,怎能確保我們的反擊戰力?當小英在嘲諷馬英九與「以核養綠」落伍了,可曾全盤考慮到台灣生存發展能力呢?若是只圖一個「無核家園」,換來是更大的國安危機的話,民進黨的能源政策就會是製造這個危機的「禍首」啊!

*作者為銘傳大學新聞系主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

孔令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