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我對情感教育的看法

2023-01-07 05:30

? 人氣

憂鬱、焦慮示意圖。(資料照,取自Pixabay)

憂鬱、焦慮示意圖。(資料照,取自Pixabay)

*本文使用的「學生」一詞主要是指中學生

2021年,兒童權利公約第2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時,或許使國人再度開始重視青少年議題。當時,我們看到媒體報導關於衛福部官員以數據做出不恰當的結論去回答審查委員的問題,將自殺事件的發生歸因到個人,而忽視社會中存在的環境、結構性因素。雖然我們意識到環境以及結構性因素是存在的,那麼現今的教育環境究竟是出了什麼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現今的臺灣學生,除了學校課業,還需要分配時間去與家人同儕相處、上補習班、學習才藝,或是面臨生涯的選擇。許多繁重的事物,逐漸地變成生活中無形的壓力。然而學生們在時刻保持競爭的環境下,這些壓力無法得到適當的宣洩。而認識壓力、了解如何調節壓力,情感教育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於是,論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筆者認為不只是在國民教育階段,對所有的民眾,都應該對情感教育有所認識。然而,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以及升學主義的風氣下,情感教育卻是被忽視的,學生不懂得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家長不知道怎麼教小孩,更嚴重的是,學校老師甚至對於相關的處理機制是不熟悉的,很有可能造成學生二次傷害,出現憂鬱傾向、自傷行為等。

筆者曾與從事教師輔導的前輩交流過意見,他點出學生在情感教育方面的問題為家庭功能的失能以及教育現場的人力不足。

現代家庭內部普遍存在的問題為父母忙於工作,小孩從小經常是隔代教養或是交由保姆照顧。而假日時,父母在忙碌的工作休息之餘,陪伴小孩的通常是3C產品或是各種多媒體,親子之間的互動與溝通減少了。長時間累積下來,如此的模式一直運作到小孩上學,甚至到了高中階段,準備為他的生涯做出選擇的時候,長期的學習壓力、負面情緒,都會因為缺乏親子溝通使得小孩在家庭內部無處宣洩,反而就會轉向尋求同儕的協助。然而,有著同樣情形的學生聚在一起,這不會是足夠堅強的安全網,大多數還是需要依靠原生家庭,以及師長的協助。

而教育現場出現的問題,在於輔導資源的不足以及親師之間的溝通與合作需再加強。雖然每間學校會依照不同的學生人數而有相應的輔導老師人數配置,然實際的經驗來看人力也是相當吃緊的。除了輔導室的資源,專任以及導師在學生輔導方面也相當重要。即使如此,為學生建立好的安全網不能只有教師,還需要家長的協助。筆者認為,在幫助學生的整個過程,通常最關鍵的環節是親師之間的合作,而不是其中一方的任務。我們經常受到傳統儒家思維的影響,將養育子女的任務歸給家庭,而教育的工作交給學校。然而,情感教育卻處於一個曖昧不明的位置,它既非是純粹的倫理習俗也非專門的學科知識。於是,在實際現場裡,親師間為了將這項棘手的差事給處理掉,便會在彼此間劃清界線,從此變成單方的工作。伴隨而來的,就會是學生在情感教育上的知識、感知建構不完整。因此,為了完滿學生在情感教育的需求,親、師、生三方間的溝通以及意識到其重要性是相當關鍵的。而能夠達成如此理想的目標,無非依靠的是親、師、生三方共同追求好的身心發展的動力,以及整體社會所建構出的支持。

在這篇文章的最後,筆者希望情感教育能逐漸在臺灣的教育以及社會受到更高的重視,也希望每位學生、每位社會中的成員都能夠多去以開放的心態去接納不同的意見,去編織出更加健全的社會安全網,在有人需要時,去接住每一個人。

*作者為修習中等教育學程公民與社會科的師培生,現就讀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五年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