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汪政權對英美宣戰80周年

2023-01-08 07:20

? 人氣

直到「珍珠港事件」爆發後,日軍以秋風掃落葉之姿橫掃東南亞,逐漸改變了汪精衛對美日戰爭的看法。他發現「白人帝國主義」的勢力並非自己想像的那麼牢不可破,反倒是代表有色人種的日本,有可能在歐洲戰場上的納粹德國配合下,從結構上徹底瓦解英美對亞洲的殖民統治。假若日本真的成功戰勝英美,那麼汪精衛自然要重新思考中國在戰後的新秩序中該扮演什麼角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以南京國民政府所代表的中國當然是越早對英美宣戰越好,因為在這場「大東亞聖戰」中出力越多的國家,越能在戰後從日本手中爭取到更多的利益。比如泰國以日本盟友之姿投入緬甸還有馬來半島上對英軍的戰鬥,後來就得以將領土擴張到馬來半島北部四邦以及緬甸撣邦。汪精衛相信若能在對英美的戰爭中立下大功,他領導的中華民國同樣能開疆拓土。

汪精衛政權因為承認滿洲國的關係,被許多中國人視為喪權辱國的傀儡政府,如果能趁太平洋戰爭爆發的機會收回香港,或者把中國領土擴張到東南亞的英美殖民地,勢必能彌補承認滿洲國的缺憾。不過日本卻沒有在攻下香港後把香港交給汪精衛政權,甚至還不允許汪精衛政權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際就像英美宣戰。

在汪政權對美宣戰11天前的1943年1月29日,廣州青年學子上街遊行表態支持中華民國參加「大東亞戰爭」,代表對美國宣戰有一定的市場基礎。(作者提供,取自國史館)
在汪政權對美宣戰11天前的1943年1月29日,廣州青年學子上街遊行表態支持中華民國參加「大東亞戰爭」,代表對美國宣戰有一定的市場基礎。(作者提供,取自國史館)

日本反對宣戰的原因

何以日本反對汪精衛政權立即對英美宣戰?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汪精衛手下沒有足夠強大的軍隊開赴海外投入對英美的戰爭。雖然有大量國軍的雜牌部隊,在目睹到日軍於東南亞擊敗英美盟軍後大規模投效南京國民政府,但這些被從國軍雜牌軍改編而來的和平建國軍實際上是由日軍指揮,負責維持佔領區的治安。

真正汪精衛手中能控制的部隊,始終只有負責保衛南京安全的三個警衛師而已,連與國共抗日游擊隊交戰的機會都沒有,更何況是派往東南亞進攻英美盟軍了。其次是日軍對自己控制下的和平建國軍也高度不信任,深怕把他們送往東南亞作戰,會導致他們大規模向英美盟軍或者中國遠征軍投降,決定不讓任何南京政府的部隊出征海外。

再來則是日軍內部還是認為,手無可戰之兵的汪精衛不具備統一中國的能力。如果真的想要動員中華民族主義投入「大東亞聖戰」,還是必須爭取蔣中正脫離同盟國陣營,引領兩個國民政府統一才有可能。於是他們賦予了汪精衛政權推動「全面和平」的任務,期望兩個國民政府能夠展開政治談判,實現有利於日本擊敗英美勢力的中國和平統一運動。

然而蔣中正篤定英美必將戰勝德日,且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給予「四強」地位還有台灣的主權予以誘惑,導致重慶國民政府拒絕了一切與南京國民政府和談的可能性。再加上中途島海戰與瓜達康納爾島戰役的失敗,使日軍對爭取中華民族主義支持「大東亞聖戰」的需求大增,於是鬆動了反對汪政權對英美宣戰的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